教授
邓少贵
  • 所属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
  • 所属院系: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电测井理论、岩石物理及测井解释方法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和研究特色有:(1)复杂介质条件电测井响应正反演方法;(2)HA/HZ井周岩石物理模拟方法;(3)随钻电磁波测井模拟方法与快速计算;(4)岩石物理基础实验及应用;(5)复杂储层测井理论与评价方法。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03/09-2006/0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仝兆岐。 1998/09-2001/0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攻读硕士学位,导师:范宜仁。 1991/09-1995/0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测井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2/12—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测井系,教授。 2006/12-2012/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测井系,副教授。 2000/10-2006/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测井系,讲师。 1995/07-2000/0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勘探系,助教 主讲课程 主讲《电法测井》、《地球物理测井》 、《电磁场论》、《测井方法与综合解释》等多门课程。 指导研究生及博士后 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研究生2人,在外攻读博士学位1人,近五年指导山东省优秀毕业生2人,研究生自主创新及创新工程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1项。所培养的研究生在各油田单位、科研院所获广泛好评,其中包括著名高校任职2人,油田公司科研骨干10余人。 研究生培养时强调全面发展:指导测井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积极筹划开展“两学一做”等系列党建工作,党支部获评2015年“研究生示范党支部”,2016年“先进学生党支部”,2017年“研究生示范党支部”。 承担项目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项、企业委托课题20余项。 承担的重要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随钻瞬变电磁波测井三维远探测方法基础研究(2016-2019);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方法基础研究(2012-2015); 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心刻度测井技术及测井响应特征研究(2012-2014); 获奖情况 近年来获得山东省、教育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省部级奖励20余项。主要奖项有: 1.201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2016年,被教育部授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2015年,被中国石油与化学联合会授予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2013年,被教育部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2012年,被教育部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2012年,被中国石油与化学联合会授予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专利 1.邓少贵,李栗,李智强,范宜仁,何绪全,井周介质电阻率三维阵列成像测量方法,CN103821506A,中国发明专利。 2.邓少贵,赵岳,周凤鸣,司兆伟,牛云锋,徐风,范宜仁,庄东志,应用核磁共振T2几何平均值预测横波波速的方法,CN104198516A,中国发明专利。 3.邓少贵,范宜仁,张松杨,杨东根,陈华,煤层裂隙孔隙度快速计算方法,CN102536223A,中国发明专利。 4.邓少贵,范宜仁,陈华,李虎,李智强,基于阵列电成像测井的储层油水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CN102678102A,中国发明专利。 5.邓少贵,牛云峰,葛新民,范宜仁,张艳,严杰,王世兴,赵岳,庄东志,一种考虑温度效应的气测孔隙度测量方法,CN104729974A,中国发明专利。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