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2003/9–2006/6,山东大学,无机化学,博士 1999/9–2002/6,山东大学,无机化学,硕士 1981/9–1985/7,聊城大学,化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5/1-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导 2006/10-2014/12,济南大学,教授、博导 1998/10-2006/9,济南大学,副教授 1992/10-1998/9,济南大学,讲师 2009/9-2010/8,法国勃艮第大学,博士后 主讲课程 本科生《材料化学》、《能源化学》、《新生研讨课》、《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等,硕士研究生《材料化学》等。 指导研究生及博士后 累计指导博士生7人,硕士生20余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获校级优秀论文。 承担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 (1)2018.01—2021.12,新型三明治型酞菁卟啉基稀土配合物的设计、制备及超分子电化学识别性质研究(项目编号21771192),主持,在研。 (2)2014.01—2017.12,酞菁基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构筑及化学传感性质研究,(项目编号21371073),主持,已结题。 (3)2009.01—2011.12,以酞菁,苝二酰亚胺的自组装膜为模板的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合成及在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871055),主持,已结题。 (4)2006.01-2008.12,酞菁,PDI聚集体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研究(项目编号20571049)。主持(合作单位),已结题。 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 2017.08—2019.07,钙钛矿薄膜表面钝化和改性新技术,(项目编号ZR2017ZB0315),主持,在研。 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2011.07—2014.07:酞菁多层稀土配合物有序聚集体的构筑及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ZR2011BZ005),主持,已结题。 获奖情况 1、教学奖励: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层次基础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排名6/10,2014年。 2、科研奖励: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含有卟啉配合物的电子给-受分子的设计合成组装及功能性质研究”,排名2/2,2013年。 济南市第11届科学技术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苝二酰亚胺衍生物和CdS的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自组装”,排名1/5,2011年。 荣誉称号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全国三等奖指导教师。(2013年) 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 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指导教师。(2013年) 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09年 专利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1、陈艳丽,吴艳玲,一种用于测定乙醇蒸气的气敏传感器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8.6.22,中国,ZL201510737416.6 2、陈艳丽,董臻,四(三氟乙氧基)自由酞菁及钴配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8.3.20,中国,ZL201510861995.5 3、陈艳丽,董臻,四(三氟乙氧基)酞菁铕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8.3.20,中国,ZL201510861992.1 4、陈艳丽,张夏,宋金刚,一种构筑卟啉酞菁三明治型配合物特定形貌的方法,2015.7.15,中国,CN201410015828.4 5、陈艳丽,宋金刚,一种制备不同晶相的硫化锌/双亲苝酰亚胺混杂半导体材料的方法,2015.6.3,中国,CN201310631104.8 6、陈艳丽,宋金刚,田庆文,一种以苝酰亚胺衍生物为模板制备花状纳米硫化镉的方法,2012.11.7,中国,CN201210264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