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经历 1978.09—1982.07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石油矿场机械专业,1982.07获学士学位 1983.09—1986.06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石油机械工程专业,1986.07获硕士学位 1996.06—1997.01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 1997.09—1999.12石油大学(华东)机械系,在职博士研究生,1999.12获工学博士学位 2、工作经历 1982.09-1983.08:兰州通用机器厂研究所,任技术员、助工 1986.06-至今: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学院(原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任教,1992、1995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2000年6月聘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聘为二级教授。 3、招生方向 机械工程:海洋石油装备、石油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油气安全工程、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海洋油气安全技术、应急技术及管理 工程领域(硕士):机械工程、安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l工程领域(博士):能源与环保 4、主讲课程 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基础、系统仿真、机械工程控制理论、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学、安全科学原理及实践、工业安全技术等 5、主持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802305):临海油气管道及陆上终端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2016/07-2020/12,主持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6ZX05028-001-05):深水隔水管-水下井口全寿命完整性技术及工程应用,2016/01-2020/12,在研,主持 (3)国家工信部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船)创新专项(工信部联装【2016】24号):超深水钻井平台运行风险评估、防护与控制技术研究,2016/01-2020/12,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9246):极端海洋环境下海洋固定平台生存能力及动力灾变应急对策研究,2016/01-2019/12,主持 此外,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5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4项、国家863计划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另承担完成企业委托课题50余项。 7、获奖荣誉 7.1主要荣誉称号 (1)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 (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 (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 (4)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6 (5)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4 (6)山东省优秀教师,2004 (7)山东省师德先进个人,2004 (8)中国石油学会青年科技奖,1995 (9)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部级),1995 7.2获奖科技成果 (1)海洋平台结构检测维修、安全评定与实时监测系统,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度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滩海工程设备结构灾害评价技术研究,第三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2006.12 (3)近海石油结构物安全评估理论及其应用,第二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2004.12 (4)冰区海上结构物疲劳与断裂的可靠性理论及应用,2003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5)模糊概率断裂力学的理论及其应用,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6)冰区海洋平台疲劳强度及可靠性评估的研究,1998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甲类) (7)海洋石油钢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12 (8)一种钻井船可下入的边际油田水下基盘和配套水下系统技术研究及应用,2007年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9)浑浊水下成像技术装备研制,2007年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0)尿素装置四大高压设备剩余寿命评价和运行风险控制技术研究,200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1)海洋深水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 (12)浅海油气田开发安全生产风险预测与灾害防范技术,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2015.01. (13)埕岛油田开发工程及关键装备安全评价技术体系,2015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 (14)深水钻井及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9、人才培养 已培养硕士160余名,博士38名,博士后7名。已毕业博士名单如下: (1)许亮斌:近海石油平台动态疲劳可靠性分析与控制研究2004 (2)徐长航:自升式平台结构动力可靠性分析及评估2004 (3)王艳松: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2005 (4)刘健:冰区海洋平台疲劳评估及其虚拟安全系统研究2005 (5)郑贤斌:老龄输油管道安全评估与维修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2006 (6)蔡文军:机械式无线随钻测斜仪系统研究2006 (7)李伟:基于交流电磁场的缺陷智能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2007 (8)殷志明:新型深水双梯度钻井系统原理、方法及应用研究2007 (9)畅元江:深水钻井隔水管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2008 (10)李勇:海上氮气泡沫注入系统研究与应用2008 (11)林红:面向延寿工程的老龄平台寿命预测与管理研究2008 (12)周先军:高温大口径法兰瞬态密封设计方法研究2008 (13)彭朋:深水隔水管寿命管理技术研究2009 (14)孙友义:深水钻井隔水管强度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2009 (15)陈养厚:滩海石油老龄平台维修方法及应用研究2009 (16)付建民:高含硫天然气湿气集输管道系统运行风险评价及控制2010 (17)章博: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腐蚀与泄漏定量风险研究2010 (18)朱渊:高含硫气田集输系统泄漏控制与应急方法研究2010 (19)杨冬平:海洋导管架平台安全数字化技术研究2010 (20)吴仲华:六级分支井地面预成形井眼连接系统试验与仿真研究2010 (21)廖明燕:钻井过程实时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研究2010 (22)陈团海:老龄平台结构完整性动态评估与风险控制2011 (23)邓海发:深水钻井作业重大事故风险评估与控制2012 (24)史永晋:分体自升式平台总体性能及动态特性研究2012 (25)鞠少栋:深水钻井隔水管及井口作业分析及决策研究2012 (26)周昌静:海底泥浆举升钻井用叶片圆盘泵研究2012 (27)谭清磊:高含硫气田集输系统完整性技术研究2013 (28)刘秀全:深水钻井隔水管完整性及台风事故应对策略研究2014 (29)朱本瑞:超强台风下导管架平台倒塌机理与动力灾变模拟研究2014 (30)刘康:深水油气管柱服役安全性能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2015 (31)王国栋:深水钻井泥浆举升装置系统设计与监控策略研究2015 (32)刘红兵:导管架平台极端动力灾变机理及生存能力研究2016 (33)吕涛:深水自升式平台时变动力学及作业安全分析研究2016 (34)蒙占彬:深水自升式平台设计关键技术研究2016 (35)李秀美:深水水下分离器结构完整性研究2016 (36)孟祥坤:深水钻井系统井喷事故灾变演化及安全屏障研究2018 (37)葛玖浩:管道簇状裂纹识别与三维轮廓重构研究2018 (38)师吉浩:海洋平台燃爆风险分析及抗爆减灾设计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