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赵洪滨教授长期致力于热能动力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汽轮机与燃气轮机原理、燃烧学、流体机械、新能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主要从事冷热电联产系统(CCHP)、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湿空气透平(HAT)动力循环、太阳能与低温热高效利用以及直接空冷燃煤电厂性能优化与油气集输系统能耗分析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焦炉煤气为燃料的SOFC/CCHP系统性能基础研究”以及“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用能分析与评价研究”、“660MW空冷机组冷端优化节能工程”等科技项目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科技项目10余项、编著出版《热力涡轮机械装置》一部、专利6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40余篇。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9—1988.7清华大学热力涡轮机专业,学士;1988.9—1991.3北京科技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1999.9—2003.6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1991.3—1999.8,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2003.12—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2015.1-2015.7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科研项目 1.以焦炉煤气为燃料的SOFC/CCHP系统性能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地面集输系统用能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横向。 3.600-660MW级直接空冷机组防冻及优化节能系统研发,北京拓普泰达科技有限公司,横向。 4.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用能分析与评价研究,北京桦盛恒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横向。 5.350MW超临界供热机组直接空冷系统节能、防冻及优化控制应用研究,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项目。 6.柴油气化式SOFC发电系统研发,上海中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军转民研发项目。 授权发明专利 1.联合循环热电联产设备及工艺(CN201110112807.0) 2.燃烧焦炉煤气的高效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工艺系统(CN201310269160.1) 出版著作 赵洪滨,热力涡轮机械装置,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1. 招生专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