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吴胜和
  • 所属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所属院系:
    人工智能学院
  •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油矿地质学、储层表征与建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吴胜和,男,1963年10月生于江西省抚州市,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油矿地质学”负责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 1983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1986年硕士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沉积学专业,1998年博士毕业于石油大学煤田、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1986年起在石油大学(北京)任教,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曾在塔里木油田工作1年(1990年),在挪威IKU石油研究所作为访问学者进修半年(1997年)。 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1)油矿地质学,本科专业基础课 (2)储层表征与建模,硕士专业基础课 (3)储层建模方法学,博士专业课 (4)油气田开发地质进展,博士专业基础课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本科油矿地质现场实习 (2)本科油矿地质大作业 (3)本科毕业论文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国家级精品课程“油矿地质学”课程建设,国家教育部,2010-2015 ; (2)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石油勘探开发人才大港油田培养基地”,北京市教委,2010-2015 (3)开发地质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7-2009 (4)油矿地质教学体系优化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5-2006。 (5)油矿地质学教学方式优化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2-2004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施精品战略,建设石油勘探开发品牌专业,2009,排名第5; (2)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朱筱敏),2008,开发地质系列课程负责人; (3)国家级精品课程“油矿地质学”课程负责人,2010; (3)北京市精品课程“油矿地质学”课程负责人,2008; (4)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油矿地质学》第三版),2006,第2主编; 2004-2009年度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 (5)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0; (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品牌课教师,2007; (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油矿地质教学体系优化研究,2007,第一负责人; (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石油特色的地质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2008,排名第3。 承担的主要学术研究课题 (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储层内部构型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2008-2010.经费94万元,负责人。 (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地下储层构型预测与建模的模式拟合方法 研究。2007-2009。经费6万元,负责人。 (3)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复杂储层构型及其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研究。 2009-2010.经费340万元,负责人。 (4)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科技攻关课题,陇东地区延长组储层微观特征和有利储层预测。2009-2011。经费200万元,负责人 (5)中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科技攻关课题,北二区西部河道砂体建筑结构与流动单元 研究,2007-2008。经费103万元,负责人。 (6)中石化胜利油田公司科技攻关课题,复杂韵律油层剩余油预测模型研究, 2005-2006,经费40万,负责人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地下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应用,排名第1; (2)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油气运聚成藏与挖潜勘探,排名11; (3)中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泌阳凹陷成烃成藏基础理论研究,排名12; (4)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精细勘探–逆掩断裂带混积地层油气勘探理论技术。排名第12 (5)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排名第3. (6)中石油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油藏描述技术在陆相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排名第5.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