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李宜强
  • 所属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所属院系:
    石油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1.高含水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与应用 2.复杂油气藏高效开发与提高采收率技术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17.04-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2009.07-2017.0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研究员 1993.07-2009.07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所2008年破格晋升研究员 2007.01-2009.05北京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1.01-2006.06中国科学院渗流所流体力学博士 1995.09-1998.03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 1989.09-1993.07大庆石油学院油藏工程专业学士 科研奖励 1.水驱油藏注入水低效循环识别与治理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 2.基于剩余油量化分析的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 3.油藏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 4.强水敏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 科研项目 在研和完成提高采收率领域课题多项,近年来主持的代表性课题有: 1.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优势渗透通道识别与表征及控制无效循环技术-高含水后期微观渗流规律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2.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技术-海上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海上油田微观非均相驱油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3.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低渗透油田弹性驱替界限与开发后期井网优化调整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CO2地质封存与驱油安全监测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5.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三元复合驱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形成机理,负责人; 6.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聚驱后二元复合驱剩余油分布及启动机制研究,负责人; 7.正韵律油藏泡沫驱机理研究,中石化课题,负责人; 8.低渗油藏空气/氮气泡沫驱油机理及油藏工程研究,中石油课题,负责人; 9.港东油田空气泡沫驱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中石油课题,负责人; 10.伊朗碳酸盐岩油藏孔隙结构与渗流机理研究,中石化课题,负责人; 11.苏丹高温油藏三元复合体系筛选与驱油机理研究,国外课题,负责人; 12.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驱油体系深化研究,中石油课题,负责人; 13.塔里木盆地油藏油气充注及调整物理模拟研究,中石油课题,负责人; 14.聚合物、二次体系及其乳状液与油层的配伍关系研究,中石油课题,负责人; 15.红岗油田聚/表二元体系适应性评价及优化设计研究,中石油课题,负责人; 16.聚/表二元驱分层交替注入方式及乳化对EOR的贡献,中石油课题,负责人; 17.注聚剖面返转抑/控制体系及方法研究,中海油课题,负责人; 18.聚合物驱分注时机及方式研究,中石油课题,负责人; 19.致密油藏能量补充方式研究,其他课题,负责人; 20.低矿化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机理研究,其他课题,负责人。 部分专利 1.一种人造砾岩岩心、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2.一种人造砂岩岩心、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3.用于三维胶结模型沥青颗粒调剖效果预测的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4.用于驱替实验的动态可视化观测装置,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5.一种用于测定聚合物溶液与地层岩石配伍性的装置,实用新型,排名第一。 6.手持式含油砂岩冷冻磨片装置,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7.基于油水前缘的电阻率数据采集系统处理方法,排名第二. 8.地层中含油饱和度的模拟测量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9.一种用于测量沥青颗粒调剖性能参数的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排名第二. 10.一种驱油用泡沫性能的在线检测装置和方法,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11.人造砂岩岩芯润湿性的控制方法,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12.人造砾岩岩芯润湿性的控制方法,发明专利,排名第二. 13.大液量恒压驱替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14.大液量恒压驱替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发明专利,排名第三.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