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龙兴,男,植物营养学博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生长调节剂对稻麦生长调控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生理生化研究。在杂交稻栽培生理学研究中,从水稻全生育期的光合速率、激素变化、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器官建成及衰老等方面的动态分析,提出了超级稻选育“生理模型”的应用理论观点,从栽培生理学角度提出了超级稻选育的生理指标,为育种家正确判断杂交稻的产量潜力提供理论参考。在杂交稻结实生理研究中,指出在水稻籽粒灌浆初期,一穗中先开花的强势粒与后开花的弱势粒之间存在激素水平的差异性,初步证明内源IAA是启动籽粒灌浆的信息物质,并提出了“粒间顶端优势”的应用理论观点。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 国家基金:高温抑制水稻韧皮部蔗糖转运的作用机制,2017-2020,主持。 国家基金NSFC-CGIAR,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胁迫对水稻生产过程的影响机理、风险及调控对策研究,2015-2019,参加。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双季稻稻作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技术途径,2017-2020,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游双季稻三熟区资源优化配置机理与高效种植模式,2016-2020,参加。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主要粮食作物高温热害及干热风预警与缓解技术研究示范,2012-2016,参加。 近期主要奖励: 灌溉稻“麦作式”水稻湿种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1完成人); 主要作物种用化控抗逆壮苗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201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3完成人); 水稻好氧栽培理论与技术及应用,201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 杂交稻结实障碍的生理学新解及调节技术产业化,200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