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于伟强
  • 所属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 所属院系:
    理学院
  • 研究领域:
    (1)核磁共振技术开发。 核磁共振科研实现了使用电磁波对原子核磁性状态进行读和写的操作,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生物与医学、化学、矿藏探测等科研和应用领域,并已经获得五次诺贝尔奖。我们实验室开发多种实验技术,尤其进行低温、高压、高场等极端条件核磁共振的研发。目前实验室具有的国际前沿技术条件为结合3万大气压、20毫开尔文、16特斯拉进行核磁共振;国际领先技术是结合8万大气压、1.5K、10特斯拉进行核磁共振。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电路设计、谱仪搭建和极端条件控制等,毕业后大部分就职于高校...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92.9-1996.7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理学学士 1996.9-1999.1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理论凝聚态物理硕士 1999.1-2000.10 (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系(USC) 理论凝聚态物理博士生 2000.10-2004.6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实验凝态物理博士 工作经历 2008.4-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 教授 (2014年校“十佳班主任”) 2004.7-2008.3 (美国)马里兰大学超导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2008.4-2008.10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物理系 博士后 科研基金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51872328,铁基超导材料的离子液体氢化研究,2019/01-2022/12,62万元,在研,主持 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300500,量子自旋阻挫体系和自旋液体中的新奇量子效应及调控研究,2016-2021,150万元,在研,骨干参加 3.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预研委托(团队基金)项目,15XNLQ07,自旋阻挫磁性材料的样品合成和物性研究,2015/01-2017/12, 100万元,已结题,主持 4. 教育部创新团队,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量子关联新功能材料及其新奇量子效应的研究,2014/01-2016/12,已结题,骨干参加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1374364,铁基超导材料的结构、磁性和超导的关联性质研究,2014/01-2017/12,89万元,已结题,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11222433,关联电子材料的核磁共振物性研究,2013/01-2015/12,100万元,已结题,主持 7. 科技部目标导向项目,2011CBA00112,高温超导材料与物理研究,2011/01-2015/12,120万元,已结题,骨干参加 8. 科技部973项目,2010CB923004,新型量子功能体系的物性表征及其材料探索,2010/01-2014/12,120万元,已结题,骨干参加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1074304,空穴掺杂和磷掺杂铁基超导单晶材料的核磁共振研究,2011/01-2013/12,54万元,已结题,主持 10.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计划,NCET-08-0546,2008-2011,30万元,已结题,主持 人才培养 马龙,博士,2015年毕业,国家强磁场科学中心(合肥),副研究员 崔祎,博士,2020年毕业,大学任教 王朋帅,博士,2017年毕业,通用电气医疗集团(中国),工程师 代佳,博士,2016年毕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师 陈涛,硕士,2020年毕业,脑科学磁共振工程师 张善文, 硕士,2010毕业,核磁共振创业 主要工作和成果 开发了3万大气压和稀释制冷结合,8万大气压和液氦制冷结合的两种国际领先的核磁共振测量技术。近年来,借助于核磁共振在位置选择性和低能磁性探测的优势,开展对铁基超导和自旋阻挫等关联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质、超导机理和量子相变等方向的研究。主要进行非常规超导和量子磁性材料的核磁共振物性研究,迄今已发表70余篇SCI论文,论文含12篇Phys. Rev. Lett.,1篇Phys. Rev. X,单篇他引100次以上的论文5篇,SCI他引总数2500余次,H-index为26。2012年获得国家基金委首届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代表性工作: 1)量子磁性和量子相变 (1)在一维反铁磁材料BaCo2V2O8材料的量子临界点中,合作发现具有演生E8对称性的高对称量子态 (https://arxiv.org/abs/2005.13302,2020)。 (2)在一维反铁磁材料SrCo2V2O8材料中,首次在低场下实现一维依辛型量子临界点(PRL 2019),为其更多物性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3)在自旋阻挫材料a-RuCl3中率先建立磁场下的相图,揭示磁场压制磁有序并诱导量子自旋液体态,以及该自旋液体态具有Dirac型的无能隙费米元激发特征(PRL, 2017)。 (4) 率先研究Ba8CoNb6O24并提出该材料可以作为首个理想的二维三角晶格海森堡反铁磁材料进行研究。提出该材料在零场可能具有量子自旋液体态,而高磁场下诱导磁有序量子相变[PRM 2018]。 2)超导材料 (1) 通过稀释制冷温度下的高压核磁共振研究,首次解出FeSe超导材料在高压下的条纹型磁结构(PRL,2016),促进了该材料微观作用模型的建立和对超导机理的理解。 (2) 把离子液体氢化的技术引入到铁基超导研究中,氢化产生的电子掺杂效应使FeSe类材料超导温度从8.5 K提高到42.5 K等,并用高敏感的氢核磁共振测量揭示了非常规超导性质,提供了电子掺杂和氢核磁共振研究的新思路(Science Bulletin,2018, ESI 高被引)。 (3) 在铁基超导材料中观察到非常规自旋单态配对 (PRL,2011),超导和磁有序微观共存(PRL,2012),以及自旋涨落和超导转变温度关联(PRL,2013)的实验结果等。 3)多铁材料 加压发现CuBr2的多铁温度迅速提高,在4 万大气压达到 170 K, 是非氧化物中多铁相变温度最高的第二类多铁材料(Physical Review Research 2, 013144, 2020)。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