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魏晓娜
  • 所属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 所属院系:
    法学院
  • 研究领域:
    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2-1996:郑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 1997-2003: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 2007.12-2008.1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爱德华兹学者、访问学者 2015.8: 德国马普所访问学者 2017.10: 美国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所访问学者 2018.11.18-11.24: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法学院教学交流 荣誉奖励 《刑事起诉标准不宜降低》获《检察日报》社优秀论文三等奖(2001); 《诉讼证明原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获全国第五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 《中国刑事程序正当化的模式选择与方法问题》(《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获全国第六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刑事正当程序研究》获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3); 第一届陈光中教育基金一等奖(200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07); 《刑事正当程序原理》获第十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2009);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013年); 《背叛程序正义》获“第二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三等奖(2014);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获“第十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奖”一等奖(2015); 《依法治国语境下的检察机关性质与职权》,获“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奖(2017); 中国人民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获“第五届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2017); 法学院2017年度教学优秀奖(2018); 《依法治国语境下检察机关的性质与职权》,获2018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 代表性项目 主持项目: 1、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刑事诉讼中的协商性司法”(项目号:30206104),已结项;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协商性刑事司法研究”(立项号:07CFX032),已结项; 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项目:“借问路在何方-比较法视角下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4、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自设项目:“死刑案件的权力配置”(项目号:26212805),在研; 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死刑限制的程序模式研究”(立项号:15BFX73),在研; 6、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重大项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研究”(批准号:15XNL012),在研; 7、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子课题:“汤加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制度研究”(课题编号:GJ015A02-24),已结项;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