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1982年1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4年12月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5年3月至2003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副教授,教授;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2007年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访问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客座教授。 开设的主要课程:《史记》研读;《汉书》研读;秦汉史研究;中国古代生态环境史;出土文献研究。 获得重要奖项: 学术论文〈中国古代的意识形态管理〉1993年5月获全国首届行政管理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学术专著《秦汉交通史稿》1999年9月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术专著《秦汉区域文化研究》2002年10月获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 学术专著《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2004年12月获北京市第8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合著《中国历史》(六卷本)教材(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本人担任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主编,承担秦汉三国部分撰写任务)2005年9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术专著《古史性别研究丛稿》2006年12月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专著《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2008年6月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2009年9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学术专著《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2013年6月获第一届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二等奖; 学术专著《秦汉社会意识研究》,2014年9月获“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之“国学优秀成果奖”;2014年12月获北京市第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自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交通史研究(1989年立项),最终成果:学术专著《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7月);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区域文化研究(1992年立项),最终成果:学术专著《秦汉区域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2000年立项),最终成果:学术专著《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秦汉时期未成年人生活研究),已结项,最终成果:学术专著《秦汉未成年人生活》,待出版; 5.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汉社会称谓研究,最终成果:学术专著《秦汉称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列入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重点项目: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已结项,最终成果:学术专著:《东方海王: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待出版; 7.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新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2007年子课题“匈奴经营西域研究”,已结项,最终成果:学术专著《匈奴经营西域研究》,待出版; 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 1.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项目编号:10XNL001;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秦汉时期的海洋探索与早期海洋学研究”,批准号:13AZS005;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批准号:14ZD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