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和1989年、1992年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获企业管理专业学士和硕、博士学位。曾参加徐淑英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学者企业管理研究方法研讨班,并赴加拿大McGill大学、荷兰Tilburg大学、法国HEC商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Smeal商学院进修。 共主持11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科研课题,其中教育部4项,国家自科3项,国家社科、北京自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各1项。 主要教育经历 2006/2-8,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Smeal商学院,访问学者 2002/6-7,法国HEC高等商学院,参加中欧管理教师培训项目(CE-MTP) 1999/7,香港科技大学,参加第一届中国管理学者研究方法研讨班 1986-1992,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硕、博士学位。 1980-1984,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 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92.7-今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或其前身系所,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4.8-1986.9 福州大学,财经学院,经济管理教研室,助教 学术思想 以业务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为聚焦点,研究大中型企业组织设计与演变问题,丰富和发展复杂动态组织理论。 教学理念 MBA课程以大中型案例为主,本科多采用中小型或同企业系列案例,硕博则进行理论建构型案例研究的教学。 社会影响 (1)助推《组织理论与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2)以体现东方思想的“有机平衡”、“阴阳五行”等本土概念进行二元创新、组织演化与集团管控等问题的探究,并将反映整体论的“构型观”与西方新近流行的“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结合起来分析多因素联合影响,促进本土特色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讲授课程 管理学原理、企业组织学(本科)职务分析与管理组织设计(MBA)组织设计与网络分析(硕士)组织理论研究专题(硕士)企业管理专业主文献(硕博)等 纵向课题 中国大型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多样性与演进路径研究——基于管理实践的演化论视角探索(713721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北京企业以技术获取为目标的对外投资模式研究(912201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创新问题研究(09BJY08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战略领导、两栖学习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08JA63008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超模块组织模式与网络节点自组织能力研究(705710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供应链网络组织的竞争优势研究(03JB630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十五”博士点项目 面向商品供应链重组与协调的企业组织理论(70071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欧洲经济一体化中的企业战略联盟与组织重构研究(1998~1999年),第二届中欧高等教育合作研究项目 企业动态运作过程模型与组织整体变革研究(1997~2000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1998~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九五”博士点项目 国有企业管理组织变革研究”(1993~199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 开发案例 王凤彬、张驰:构建共赢生态:“雷神”的生态布局,2017 王凤彬、郑晓杰、商布杰,差异化还是统一化?——北汽集团化发展中的管控模式探索,2016 王凤彬,孙春艳,中粮“全产业链”模式下的集团管控问题,2015 王凤彬、郝瑾、刘松博,奇妙嬗变——联想集团组织演进的轨迹与方向,2013 王凤彬、陶哲雄、石鸟云、孙春艳,“再造一个美的”:十字路口的徘徊,2012 王凤彬、陶哲雄、李彬,新创组织的破茧化蝶——研华公司创建DMF的思与行,2011 实践课题、决策咨询(包括:各类横向课题;政府咨询报告;商业报告等) 中央企业集团管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研究课题,2012 中央企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研究课题,2011 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组织与管理制度专题研究,2008-2009 宝钢集团组织结构系统设计研究,1998 主要荣誉与获奖 1998年获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管理学二等奖 2000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二作者) 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07年、2008年、2012年和2016年四次获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最佳论文奖 2009年《供应链网络组织与竞争优势》获校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优秀奖 2010年《管理学》(第三版)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2年和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教学案例作者 2013年获第五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论文)奖 2016年成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