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黄朴民
  • 所属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 所属院系:
    国学院
  • 研究领域:
    从事军事史、古代兵法研究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黄朴民,男,浙江诸暨人, 1958年8月生于浙江绍兴市, 1982年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杭州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从事军事史、古代兵法研究。2002年7月退役。转业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主任、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兼历史系主任、国学院执行院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朴民教授从1984年到今天,撰写和出版了多部著作,在海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篇,数量虽然繁富,但是归结起来,这些成果都是按照两个方向逐次展开和形成的,也就是说近30年的学习和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两个重点来进行的。这一是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史的探讨,包括历代军事思想、古代战争与战略、历代军事制度以及古典兵书的整理、研究与解读等等。二是有关先秦汉思想寻文化史的研究,重点是两汉时期儒学与经学的论述。 主持或作为主要作者参与的项目与著述曾多次荣获各类奖励,主要有:《<孙武兵法>八十篇真伪考辨》获军事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中国军事通史》(《春秋军事史》)获国家图书提名奖;《影响中国的一百次战争》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论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导性质与基本特征》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奖;《中华文明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图书奖;《孙子兵法画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图书奖;《白话孙子兵法》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孙子评传》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孙子校释》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中国军事学术史》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新时期国学教育的探索与创新”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新时期国学教育的探索与创新”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新时期国学教育的探索与创新”获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何休评传)政府图书奖 主持各项科研课题,其荦荦大端者,为:国家211工程子课题:“汉唐统一政治文化研究”,国家985工程子课题:“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国家985工程项目:新时期国学教育与研究的探索与创新,国家211工程项目:国学理论、历史与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北京市教委项目子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伦理道德卷), 国家社科规划办重点委托项目:中国历史“十一五”规划调研报告,国家社科规划办重点委托项目:中国历史“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等等。 在黄朴民的学术事业中,军事史研究已取代儒学史研究而成为主攻的方向,在军事史研究过程中,他始终贯彻了四个基本理念与主要方法: 第一,从文献释读、资料积累人手,奠定研究的雄厚基础,努力造就一种注重实证,学贵笃实的健康治学风格。这方面他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译注诠释古代著名兵书,整理先秦诸子以及汉唐文集、类书、政中书中有关军事文献资料,对一些具体的军事学术问题进行考证辨析。为此他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单篇论文,出版了几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兵书译注读本。这些基础性工作对他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得黄朴民对中国军事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为从事深层次的军事史研究作了资料、文献方面充分的准备,黄朴民把这界定为“点”的深化。 第二,从宏观的视野、整体的角度切入,认真梳理先秦两汉至隋唐的军事历史发展基本线索,揭示这一时期军事嬗变的内在动因、文化渊源、主要形态、显著特点以及时代精神、历史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朴民自己有关该时期军事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与价值判断。这方面他所做的工作实绩,主要反映在独立完成的《春秋军事史》、《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和参与撰写的《战国军事史》、《插图本中国军事史》、《中国军事学术史》之中,同时还包括《先秦喋血》、《中国历史上的皇权与将帅》。这部分工作,黄朴民把它定位为我在军事史研究方面“史”的贯通,也就是“线”的勾画。 第三,在把握古代军事史发展基本脉络的基础上,对先秦两汉军事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力争在军事学术层面上,对军事史研究的某些关节点予以突破或开拓。黄朴民把这理解为是“理”的,也可以说是“面”的提高。这就他本人而言,是军事史研究领域中最艰难的跋涉,但同时也是最有意义的努力。这方面的工作结晶,自然是《刀剑书写出永恒:中国传统军车事文散论》、《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等著作,以及其他散见于海内外各类报刊的多篇学术论文。 第四,立足于现代人的立场、观点,按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话语系统,致力于实现军事历史研究对象客体和研究者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圆融,在揭示军事嬗变的内在规律,着重借鉴和汲取其中具有超越时空质的价值内涵,为当今社会生活提供智慧的启迪,理性的昭示。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叙述高深精确的学术内涵,雅俗共赏,深入浅出,从而感化挹注,激发尽可能多的人对军事历史生发兴趣。黄朴民把自己的这些努力,确认 为是研究功能的转化与思维的延伸,即“网”的辐射。 军事史研究与历史学其他门类的研究一样,首先是求“真”的追求,即讲求科学理性,努力再现真实可信的历史面貌,同时也是致“用”的希冀,所以借古鉴今、提供启迪永远是军事研究者的使命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黄朴民做了一些“短、平、快”性质的对策性研究,为有关主管部门先后撰写了《中国历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中国历史上势力上升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古代军队队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历史‘十一五’发展规划调研报告》、《中国历史‘十二五’发展规划调研报告》等一系列咨询研究报告,及时满足了高层决策部门的咨询需要。 个人著述编年 说明: 本“编年”收录笔者目前所能找到的绝大部分已刊发的文字,个别文章缘于各种原因未及登录(如笔者刊发在《福建通讯》上的文章);待日后再予增补。 著述包括专著、古籍整理著作、一般著作、论文、短评、随笔、书评等,总之,凡属于笔者创作并发表的文字均在收录范围之内。 凡未标示笔者在著述中作用、地位者(如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参与撰写、主编……),皆为笔者独立完成之作品。 少数论著发表后,又为论文集、他刊采用刊出,大多予以标明,以存其真,并便有意者检索参考。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