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韩建业
  • 所属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 所属院系:
    历史学院
  • 研究领域:
    多年从事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考古学研究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甘肃通渭人,1967年出生,1985年陇西师范毕业后到中学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工作,201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获得过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和首都劳动奖章。现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曾主持或参加河南驻马店杨庄、湖北天门石家河、内蒙古凉城板城和西白玉、新疆博乐泉水沟和都木都厄布得格、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等遗址的发掘工作。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化谱系、文化格局、聚落形态、人地关系、古史传说、中西交流等进行过全面综合研究,提出距今6000年前已经形成文化上的“早期中国”、距今5000年前已经出现贯通中西的“彩陶之路”、距今4000年前出现“中国的青铜时代革命”、早期中国文明起源的三大模式等观点,提出了王湾三期文化南下与“禹征三苗”、老虎山文化南下与“稷放丹朱”存在对应关系的可能性。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亚视野下的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出版专著或考古发掘报告1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三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两次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次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主讲的《考古学通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出版教材《中国考古通识》《中国古代钱币》等。 教育经历 1982~1985年,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学生。 1987~1991年,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本科生,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1~199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严文明、张江凯教授,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6~2000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师从严文明教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5~1987年,甘肃省通渭县苟家川学校教师。 1994~2004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教师,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副系主任。 2004~2005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系主任。 2005~2008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 2008~2015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教授、学科带头人,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2016~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8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通识、新石器时代考古、考古文献研读、西方文明的起源等。 研究生课程: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考古文献研读、主文献研读(博士生)等。 主持承担项目 (1)2004~200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2)2005~2008年,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下,进行《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北京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等项目的研究。 (3)2009~2010年,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4)2010~2012年,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项目资助下,进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文化局势研究》项目的研究。 (5)2010~2013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6)2012~2017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子课题《史前时期中国西北地区与中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 (7)2018~2023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亚视野下的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 (8)2020~2024年,主持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重大课题《早期中国文明起源的区域模式研究》。 重要科研获奖 (1)1998年,《王湾三期文化研究》一文获首届“苏秉琦考古学奖”。 (2)2000年,《驻马店杨庄》一书获“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 (3)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 (4)2004年,专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2006年,专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0)2013年,专著《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11)2016年,专著《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研究成果奖(金鼎奖)。 (12)2017年,专著《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3)2019年,专著《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获得“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 (14)2020年,专著《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