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冯玉军
  • 所属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 所属院系:
    法学院
  • 研究领域:
    法学理论、法律经济学、立法学、宗教法治研究、后现代法学、法律全球化理论、东亚法哲学、比较经济法、区域法制问题等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1年出生,甘肃靖远人,汉族,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挂职)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法治评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朝阳法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子新汉学计划”中方指导教授。 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法治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和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朝阳法律评论》主编 教育背景 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L.L.M学位(2007.5-2008.1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2000-2003) 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1995-1998) 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1988-199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2008.5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2009.5至今)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6.5-2006.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爱德华基金项目访问学者(2005.8-2006.5) 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7.11-2007.12) 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Dan Chen项目访问教授(2009.7-2009.8) 2010.4.11-24,访问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组建中德比较法研究所; 2010.9.20-22,参加越南国会立法研究院举办“立法监督的问题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5.26-6.1,参加俄罗斯立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举办的“变革世界中的国家”国际研讨会; 2011.9.3-13,赴英国参加剑桥大学“反贪污和职务犯罪”国际研讨会; 2012年7月8-23日,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Law and Economics”暑期学校学习 2013年4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党校等六部委第51期哲学社会科学教研骨干研修班结业。 2015年1-3月,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讲授课程:法理学、法经济学、立法学、法律基础 荣誉奖励 2019.1,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十大科研标兵”称号 2018.12,获中国法学会先进个人称号 2018.12,获中国人民大学“成就与经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高端论坛优秀论文奖。 2018.11,论文《中国宗教财产的范围和归属问题研究》,获第七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8.2,专著《全球化中的东亚法治》获第二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2017.5,获中国法学会评选的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2016.10,专著《全球化中的东亚法治》获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016.1,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评为“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理论工作先进个人”。 2016.1,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师”。 2015.10,论文获“依法治理邪教”征文一等奖(盖国徽)。 2014.12,专著《法经济学范式》获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 2013.4,主持《法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成果转化》项目,获北京市高教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12获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一等奖); 2012.10,论文《论宗教事务管理模式创新》获2012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0.12,研究报告获2010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12,论文《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与经济分析》获钱端升法学成果奖(提名奖); 2010.11,个人专著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10,获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010.9,获北京市法学会评选的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2010.9,论文获得中国法学会(部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0.4,主持、主讲的《法经济学》课程,获选2010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0.5,论文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8年12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8年12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8年1月12日,论文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2007年11月30日,获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颁发的“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07年12月,论文获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与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活动二等奖; 2006年12月,获全国优秀法律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2006年10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法律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2004年9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200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校级最高奖——吴玉章奖; 论文获2002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优秀论文奖; 2002年,论文获由司法部法制宣传司与光明日报等六家新闻媒体联合开展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征文三等奖; 2002年4月,专著获甘肃省第四届优秀图书奖; 2001年,获第八届“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一等奖); 系列论文获1999年度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委); 专著获1999年度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社科项目办); 项目获1999年度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社科项目办); 项目获1999年度西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 获1997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一等奖,1996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一等奖,1995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二等奖;1996-1997年度兰州大学“三好研究生”称号; 1994年,获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