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在西北大学生物系本科学习,获植物生理专业理学学士;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获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硕士。 1991年8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工作,先后在麦类系、遗传系任研实员和助理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其中1997年2-8月赴墨西哥,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参加小麦改良培训班学习;2003年1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种系工作,任副研究员,先后在的矮败小麦课题组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在玉米分子育种课题组从事玉米分子育种研究相关的工作,其中2003年1-12月在英国剑桥的国家农业植物研究所(NIAB)分子研究组做访问学者,从事麦类分子标记研究工作。 获奖成果和荣誉称号 成果“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六位 成果“矮败小麦创制与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200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七位 成果“矮败小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2009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七位 学术论文《集合kr、ph1b、Ms2和Rht10基因的小麦材料的创制与鉴定》和《植物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姐姊妹交后代遗传模式的建立及应用》先后荣获第三届、第五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