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丽梅,1978年11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面源污染团队”青年助理首席,农业农村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与防控创新团队”成员。近5年主持的项目(课题)包括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种植业氮磷流失系数测算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奖励共4项,其中“全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创建于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件,登记软件5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6项。 【教育简历】 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学,博士毕业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硕士毕业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河北农业大学,土壤与农业化学,学士毕业 【主要科研工作简历】 2017年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员 2012年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副研究员 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助理研究员 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博士后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科技专项(20018-2019),“种植业污染源流失系数测算”项目;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2020),“北方稻区化肥减施增效及替代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2018YFD0200201); 3.北京市科技计划(2016-2018),“粮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课题(D161100005516002);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2020),“水稻主产区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2016YFD0800500)”项目“稻田氮磷流失、迁移和输出规律研究”专题;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5),“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中磷有效性和磷释放的影响研究”项目(41203072); 6.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2014),“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预警平台研究”课题。 【作为骨干参与的科研项目】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2016),“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2014ZX07105-001);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2012),“大规模农村与农田面源污染区域性综合防治技术与规模化示范”课题(2008ZX07105-002); 3.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科技专项(2007-2010),“种植业污染源流失系数测算”; 4.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015),“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碳氮气体交换与面源污染调控机制人才培养项目”; 5.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目(2016),“农田生态系统水氮优化管理技术引进与创新”(2016-X49); 6.英国牛顿基金项目(BBSRC Newton Virtual Joint Centre)(2016-2018),“中英农业氮管理中心项目(BB/N01348/1)”。 【科研成果】 1.“全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全国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获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3.“农田面源氮磷流失监测及减排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5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