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民,男,1969年生,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科院衡阳(祁阳)红壤实验站站长。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科学通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其中主编和副主编4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鉴定成果8项,获省部级奖3项。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 近年来主持课题 [1]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课题“高产稻田的肥力变化与培肥耕作途径”(2016-2020年)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及团聚体钾素形态对红壤pH和有机质的响应机制”(2017-2020年) [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酸化红壤施用石灰后根际土壤钾素转化特征及机制”(2014-2017年) [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钾素有效性的演变机理”(2011-2013年) [5] 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农田地力形成与演变规律及其主控因素”(2011-2015年) [6] 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高产作物节肥高效技术研究”(2011-2015年) [7] 主持国家科研基础性工作专项“钢铁渣及矿山铁尾矿生产新型材料技术与示范”专题主持(2013-2017年) [8]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演变与培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2016年),专题主持 [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华中贫瘠及潜育中低产稻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2012-2016年),专题主持 [10] 中韩国际合作项目“复垦地盐碱地改良的生物技术研究”(2011-2012年),专题主持 [11] 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农田长期试验数据的深加工与整编”(2008-2010),专题主持 [12]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红壤退化的阻控和定向修复与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2009-2011),专题主持 代表性成果 [1] 红壤酸化防治技术推广与应用. 2010,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丰收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2] 瘠薄土壤熟化过程及定向快速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3,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成果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3] 旱地耕作土壤固钾特性及调钾技术研究. 2008,省部级鉴定,第一完成人 [4] 旱地冬小麦施钾增产机理及其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8,省部级鉴定,第一完成人 [5] 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第三完成人 [6] 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2013, 主要完成人 [7] 施肥与改良剂修复Pb、Cd污染土壤技术研究与产品应用. 2011,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 [8] 旱地苹果叶片营养诊断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0,省部级鉴定,主要完成人 [9]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009,第一完成人 [10] 豫西旱地小麦钾锰配施的增产机理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2004,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