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波,男,教授,民盟盟员 教育背景: 1991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4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年6月-1999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讲师; 1998年11月-1999年3月,日本农林水产先端技术研究所(Society for tech-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Institute, Tsukuba, Ibaraki Japan)访问学者(日本中央赛马会资助); 2000年1月-2004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 2005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四级); 2009年7月-2010年1月,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Auburn AL, US)高级研究学者(出国留学基金项目)。 2011年7月-2012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副镇长(挂职1年); 2012年1月-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三级); 主要教学工作: 1997-1999,讲授《动物遗传学》课程; 1997-2004,讲授《畜牧概论》课程; 1999-至今,讲授《分子遗传学》课程; 2004-至今,讲授《动物保护概论》课程。 主要科研工作: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猪解耦联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多态性分析, 2001~2002 (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猪解藕联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多态性研究,2002~2004 (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2000-2005(学术骨干) (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猪鸡肉质性状分子标记遗传效应分析及其应用,2001-2003,2004-2005(第二主持) (5)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猪解耦联蛋白基因家族对能量代谢相关性状的影响,2004-2006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猪解耦联蛋白家族基因突变与表达类型的研究,2005-2007 (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抗病和抗逆基因的克隆分析,2006 -2011 (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猪能量代谢相关重要功能基因鉴定及其网络解析,2006.5-2011.5, (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重点项目“3500BC-1500BC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技术与经济研究”,2006-2008(参加) (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畜禽特色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2008-2010(参加) (11)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高通量基因克隆技术体系的研究,2008.7-2010.12 (任务负责人)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中国家猪起源驯化, 2011.1-2011.12 (13)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高通量基因克隆技术体系的研究,2011.7-2015.12(任务负责人) (1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猪品种间发情及排卵差异的基因解析(2014CB138501),2014.1-2019.1,课题组长 奖励与荣誉: (1) 1999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排名第9 (2)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排名第9 (3) 2003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猪高产仔数FSHβ基因发现及其应用研究,排名第9 (4) 2004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小尾寒羊优良种质资源的遗传研究与应用,排名第3 (5) 200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6)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7) 2006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牦牛乳的生化特性及其乳蛋白遗传多态性研究,排名第3 (8) 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家猪遗传演化与多样性分子评估,排名第3 (9) 2013年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中国家猪种质特征演化及其分子育种应用,排名第5 专利: (1) 赵兴波,李宁,吴常信,刘丑生,利用线粒体DNA指纹进行动物遗传信息鉴定的方法,专利号:ZL01144868.7, 授权日期:2005年12月14日 (2) 赵兴波、郦汉杰、李艳华,猪UCP2基因突变位点及其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0510011537.9, 授权日期:2008年2月6日 (3) 赵兴波,郦汉杰,李艳华,一种利用基因多态性鉴定瘦肉型猪的方法,专利号:ZL200510071047.8,授权日期:2009年7月15日 (4) 赵兴波;刘玉方,鉴别牦牛奶制品中是否掺杂普通牛奶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专利号:ZL200610114329.6, 授权日期:2009年9月30日 (5) 赵兴波;杨国辉;白云华,一种用于吸附氨气的干燥剂,专利号:ZL200810105910.0, 授权日期:2010年2月10日 (6) 赵兴波;李红霞,一种检测猪6-7肋间膘厚性状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专利号:ZL200810227634.5,授权公告日: 2011.07.27 (7) 赵兴波、曹梦、张晓军,一种鉴定肝素制品动物物种来源的方法,专利号:ZL201010114658.7,申请日:2010.02.25,授权公告日:2012.11.14 (8) 赵兴波;彭鹏;秦晨;范国强;邱落;胡爱平,检测混合物中羚羊角成分的方法及所用引物,专利号:201110439121.2,授权公告日:2013年5月15日 (9) 赵兴波;彭鹏;姚璐;杜菁;张薇;刘莹,检测混合物中豹骨成分的方法及所用引物,专利号:201110438052.3,授权公告日:201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