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赞,197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等科研项目3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107篇,其中SCI收录33篇,主编及参编著作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4部,审定登记高产多抗苜蓿及草木樨新品种4个、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8名。 近5年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紫花苜蓿抗旱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31761143013),2018-2022年,主持; 2.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CARS34),2016-2020年,主持; 3.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R专项,2015-2018年,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紫花苜蓿重要产量和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31272495),2013-2016年,主持; 5.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中国草种管理创新研究,2018-2019,主持. 其他代表性成果: 1.列宁格勒紫花苜蓿,2010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省定委员会,第2名; 2.牧科引白花草木樨,2014年,内蒙古草品种省定委员会,第2名; 3.《NY/T 2127-2012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技术规程》,第2完成人; 4.一种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ZL 201610424213.6),2019年,第1名; 5.一种牧草幼苗移栽打窝装置(ZL201821343531.0),2019年,第1名; 代表性奖励: 1.中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利用,第10完成人,2017,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2.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高产牧草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第10完成人,2015,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 3.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创新应用,第3完成人, 2015,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偃麦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抗旱耐盐基因挖掘及新品种选育,第4完成人,2013,中国草学会科技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