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毛培胜
  • 所属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 所属院系: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草种子生理和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毛培胜,197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农业部Bridger植物材料中心做访问学者。 科研成果:作为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种子扩繁岗位科学家、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部财政专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博士点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等40余个项目。发表文章130余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主编著作15部;制订标准1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 教学工作:主讲本科生《草地学》、《草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课程。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牧草与草坪草种子科学与技术》和博士研究生《种子科学研究进展》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研究生14名。讲授草地学课程荣获教育部国家视频资源共享课程,主编《草地学》(第四版)荣获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研究生实践教学成果荣获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一等奖,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多次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科研工作:针对我国牧草种子产量低、质量差的瓶颈限制,研究牧草种子产量形成规律、种子老化劣变的生理机制,从事草种子生理和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 围绕影响种子质量、产量的关键因素,从种子劣变生理与分子机制、种子活力与质量检测技术、种子生产与包衣技术等方面系统深入开展研究,探索种子老化劣变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氧自由基、抗氧化酶以及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种子劣变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另一方面,针对苜蓿、老芒麦等牧草,通过NDVI、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种子成熟过程中养分分配、开花授粉以及种子落粒的规律,为收获优质高产种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成果为我国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高产人工草地建设提供种子保障,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内蒙古鄂托克旗、甘肃酒泉地区建设教学研究基地,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示范。此外,开展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所负责的中国农业大学牧草种子实验室(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认可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检中心(北京)可以承担国际和国内种子质量的检测与评价,推动草种子国际贸易和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的轨迹接轨。 近5年项目: 1.现代牧草产业体系种子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2016-2020,主持 2.燕麦劣变种子线粒体AsA-GSH循环抗氧化机制与差异蛋白表达(31572454),国家自然基金,2016-2019,主持 3. “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与人工饲草基地建设技术研究(2012BAD45B03),科技部,2012-2015,主持 4. 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老芒麦种子贮藏劣变的氧化生理及热激蛋白的分子表达,北京市教委,2016,主持 5.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经费项目,农业农村部,2018,主持 专利 一种利用褪黑素促进燕麦老化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方法 201610363270.8,2018.09.11授权 一种利用褪黑素增强燕麦引发种子耐高温贮藏的方法2016104535781,2019.03.12授权 代表性奖励: 1.北方半干和区优质饲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5,2016.12 2.草地学课程荣获教育部国家视频资源共享课程,教育部,排名第1,2016.7 3.现代草种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荣获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成果获奖一等奖,排名第1,2018.12 4.《草地学》第四版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评选的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主编,2017.12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