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韩华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所属院系:
    未来技术学院
  • 研究领域:
    微观尺度脑连接图谱新技术研究,致力于海量电镜图像的高通量采集、实时处理、三维重建和智能分析等,基于脑连接图谱大数据对真实神经网络机制进行建模和阐释,为国家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提供突触水平神经重建所需的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和共享平台。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1999年中国舰船研究院系统工程专业硕士,200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现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类脑智能研究中心,任中科院自动化所微观重建与智能分析团队负责人、中科院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2035创新团队负责人、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中心显微分析技术平台负责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脑智交叉平台总工程师。入选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骨干人才。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2项。 招生方向:显微影像智能分析,图像与视频处理 教育背景 2001-09--2004-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 1996-09--1999-04 中国舰船研究院 硕士 1992-09--1996-07 西安交通大学 学士 学历 1992~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学士学位。 1996~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学习硕士学位课程。 1997~1999年,中国舰船研究院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01~2004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6~2015.8,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中心研发部总工程师。 2015.1~ ,微观重建与智能分析团队负责人、显微分析技术平台负责人。 2018.1~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总工程师。 2016-09~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 岗位教授 2015-07~现在,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年轻骨干 2014-10~现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研究员 2007-06~2014-10,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高级工程师 2004-08~2007-06,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助理研究员 1999-04~2001-08,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工程师 教授课程 脑科学与新技术-神经网络结构追踪和重构技术 奖励信息 (1) 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 院级, 2015 专利成果 ( 1 ) 一种基于MCA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发明,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 201110014847.1 ( 2 ) 一种基于图像边缘保持自适应分解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发明, 2014,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110014854.1 ( 3 ) 基于带限二维EVD与Gabor自适应滤波的图像时频分析法, 发明, 2014,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110014849.0 ( 4 ) 利用自适应多尺度基本形式实现图像融合的方法, 发明, 2014,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 201110014854.2 ( 5 ) 一种基于多尺度基本形式的相似尺度图像融合方法, 发明, 201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 201110014846.7 ( 6 ) 小波邻域高斯模型图像复原方法, 发明, 2014,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110014853.7 ( 7 ) 一种对扫描电子显微镜畸变进行校正的方法, 发明, 2015,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110014855.6 ( 8 ) 显著化生物组织切片膜结构的刻蚀工艺及图像合成方法, 发明,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 201510450536.8 ( 9 ) 基于双光子图像的突触检测方法, 发明, 2019,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610716189.3 ( 10 ) 基于电镜序列切片图像的突触检测方法, 发明, 2017,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610802612.1 ( 11 ) 基于序列切片的显微镜图像采集方法, 发明, 2019,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 201610978135.4 ( 12 ) 基于线粒体结构的图像配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发明, 2017,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710610438.5 ( 13 ) 生物组织序列切片显微图像的配准方法及装置, 发明, 2017,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710638426.3 ( 14 ) 低能量背散射电子探测器, 发明, 2017,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710936186.5 ( 15 ) 面向序列切片的扫描电镜图像实时配准装置及方法, 发明, 2017,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711248908.4 ( 16 ) 多幅显微图像拼接中的灰度矫正方法及装置, 发明, 2017,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 201711287182.5 ( 17 ) 超薄切片机及其刀台, 发明, 2018, 第 4 作者, 专利号: ZL 201821474544.1 ( 18 ) 大视场光学显微图像成像装置及方法, 发明, 2018,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811213274.3 ( 19 ) 显微序列图像拼接方法及装置, 发明, 2018,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811213303.6 ( 20 ) 生物样品三维结构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发明, 2018,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 201811213305.5 ( 21 ) 基于序列切片的显微镜图像采集方法, 发明, 2020, 第 3 作者, 专利号: PCT/CN2016/104852 ( 22 ) 用于镀膜仪制备连续导电薄膜的装置, 发明, 2020,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 201910956375.8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