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2003-03--2009-03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工学博士 1980-07--1984-07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工学学士 学历 1980年7月至1984年7月,就读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电工程系、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光电位移转换技术;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曾担任项目负责人及分系统负责人33项;争取所外科研经费3300多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技术报告40余篇;公布专利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第一名);指导硕士生5名(毕业4名)、博士生10名(毕业7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奖获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1、航天级小型光电编码器的关键技术研究 负责人 提出信号补偿方法保证了编码器真空环境下正确工作,采用移位列阵编码减小了码盘直径,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满足航天环境要求的16位超小型绝对式编码器,外形尺寸为ф40mm,应用于XXX,XXX详查相机。提出并设计了双组读数系统,研制出主份备份为一体的航天级编码器,使体积和重量又减小1/4,用于XXX航天相机。西安光机所、空间中心、航天805所的航天设备都采用我们的航天级编码器。 2、国防重点工程项目中高精度测角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负责人 提出数字移相的精-粗校正方法将粗码校正范围扩大一倍;设计出高频响、低噪声、宽频带前置处理电路提高了编码器响应频率及动态精度;研制出适用于恶劣环境的24位高精度绝对式编码器,使大型经纬仪实现测速、跟踪全数字化;应用于XXX、XXX、XXX、XXX、XXX、XXX等地面测控系统中。 3、高精度增量式测角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负责人 首次采用软件计数及数字量校正方法提高了仪器抗干扰能力;提出全数字量相加技术放宽了各头间相位要求,提高了测角精度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应用于XXX相机、XXX、XXX经纬仪中。 4、三期创新项目“高精度、高分辨率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研制” 负责人 通过专家立项评审;已开展了莫尔条纹细分误差评估方法研究、细分误差实时修正方法研究、相位补偿、温度补偿方法研究;为研制高精度、高分辨率(分辨率≤0.01角秒,精度≤0.3角秒)适用于恶劣环境的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打下基础,为激光跟瞄武器系统、深空目标探测设备提供极高精度的实时测角装置。 5、各种军用光电编码器及其应用研究 负责人 带领课题组研制和开发了十几种型号的光电编码器;研制军用编码器两千多台,广泛用于炮兵侦察车、榴弹炮、群团地炮、自行高炮等国防自动化指挥定位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作简历 2006-01~现在, 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 研究员 2003-03~2009-03,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工学博士 1999-03~2005-12,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98-09~1999-03,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研究员 1993-11~1998-09,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副研究员 1985-07~1988-11,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研究实习员 1984-07~1985-07,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见习员 1980-07~1984-07,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工学学士 获奖情况 1988年荣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荣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获长春分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系统负责人) 2004年获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XXX CCD相机分系统负责人) 2004年获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详查相机所需系统配套设备分系统负责人) 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XXX CCD相机及配套设备分系统负责人) 奖励 1990年5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1991年1月被中宣部、国家教委授予“八十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 2004年3月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专利 1(01133426.6)一种光学镜头的变倍镜头与滤光片匹配选择的控制装置(发明专利、已授权)第一名 2(03110909.8)一种绝对式矩阵编码器粗码译码校正的方法及其电路(发明专利、已授权)第一名 3(200410010635.6)一种增量式光电轴角编码器全数字量相加处理电路(发明专利、已授权)第一名 4(01133392.8)一种复合式多功能编码器 5(00202463.2)一种莫尔条纹的电子学细分装置 6(200610016904.9)一种准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处理电路 7(200610016903.4)光电轴角编码器的误码检测装置 8(200420011462.5)一种用交流伺服测速机组实现位置定位的控制电路 9(200810051060.0)一种双组读数的矩阵式光电编码盘(发明专利、已授权)第一名 奖励信息 (1) 机器人用多圈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 国家级, 1998 (2) B610光电准直经纬仪, 省级, 1991 (3) 二十三位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 部委级, 1989 (4) 二十三位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 国家级, 1988 专利成果 ( 1 ) 一种光学镜头的变倍镜头与滤光片匹配选择的控制装置, 发明, 200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01133426.6 ( 2 ) 一种增量式光电轴角编码器全数字量相加处理电路, 发明, 200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0410010635.6 ( 3 ) 一种绝对式矩阵编码器粗码译码校正的方法及其电路, 发明, 2006,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03110909.8 ( 4 ) 一种采用双线阵图像探测器的角位移测量系统, 发明, 2018,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611070663.6 ( 5 ) 一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码盘及绝对式光电编码器, 发明, 2019,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107091655B ( 6 ) 一种增量式光电轴角编码器数据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发明, 2019,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106802597B 科研项目 ( 1 ) XX-X 可见光详查相机分系统, 主持, 院级, 2018-01--2021-12 ( 2 ) XX-X 超光谱成像仪分系统, 主持, 院级, 2018-01--2019-12 ( 3 ) 高精度光电轴角编码器, 主持, 市地级, 2018-01--2020-12 ( 4 ) 特种光电轴角编码器, 主持, 院级, 2017-01--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