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目前职位: 05/2012-今,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教育背景: 08/2005-08/2008,博士(复合材料与纳米技术),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系 08/2007-12/2007,交换博士研究生,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09/2001-06/2004,硕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兰州大学化学系 09/1997-07/2001,学士(化学),兰州大学化学系 工作经历: 07/2015-08/2015,访问学者(VisitingResearcher),丹麦科技大学风能系 03/2010-04/2012,洪堡学者,德国德累斯顿莱布尼茨高分子研究所 09/2008-02/2010,访问学者,Finetex-香港科技大学科研中心 07/2004-08/2005,助理工程师,云南瑞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成就: 围绕如何实现纳米颗粒在高分子基体中的有效稳定分散和提高二者相互作用等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方法来赋予纳米颗粒特定的功能性和在高分子基体中的有效分散性,发展了由材料界面性质控制的应力、电子等传递理论,建立起纳米颗粒的分散状态、表面功能团和复合材料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开辟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工程、环境等领域的新型应用。在上述领域出版英文专著1部,完成专著章节2篇,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文章被同行下载阅读超过16万次,被他人引用超过4000次,其中10篇论文在发表后不久即被评为所刊杂志研究热点文章(Top25HottestArticles)。马博士先后30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发言,20次为邀请/主题报告人,8次担任国际会议分会主席(SessionChair/Co-chair)。 马博士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应用研究:完成与工业界相关研究报告/演讲10余项,内容涉及碳纳米材料、功能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环境化学材料等,且部分项目得到工业界资助。目前共持有12项授权发明专利且6项已经转让/技术许可至工业界。 科研及成果详细介绍请参阅:http://people.ucas.ac.cn/~mapc 主要荣誉: 1.12/2017,OutstandingReviewer,Carbon 2.11/2017,“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初创组唯一,合作企业:新疆科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12/2016,获得由中组部和中科院联合颁发的“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优秀入选者 4.10/2016,OutstandingReviewer,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 5.07/2015,承担的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功能型纤维材料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终期评估优秀,并获得后续支持 6.05/2015,CompositesPartA-最佳审稿人奖(CompositesPartA-Editor'sTopReviewerAward2015) 7.03/2015,丹麦技术大学(TechnicalUniversityofDenmark)访问科学家,丹麦高校联盟资助 8.12/2014,中德科研合作(PPP)计划,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联合资助 9.02/2014,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国际会议项目资助 10.07/2013,获得新疆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11.03/2010-04/2012,洪堡学者科研基金,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 代表性专利: 1.马鹏程,吕朋,杨苏东.一种生物基凝油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0674126.0. 2.马鹏程,郝斌.一种原位观察材料断裂行为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0431250.4. 3.马鹏程,穆磊.一种三元硅氧烷海绵的制备方法及用途.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406724.6(已经授权工业界). 4.马鹏程,陈琳,杨苏东.玻璃纤维负载银-溴化银-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1310597479.7(已经授权工业界). 5.杨苏东,马鹏程,陈琳,王传义.一种三维石墨烯基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1310292634.4(已经授权工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