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2001-09--2004-0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学博士 1982-09--1986-06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 理科学士 工作经历 丘耀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化学学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生物学博士、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科学博士后、英国Wales大学访问学者。在生态系统的水平上,研究了南海及其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系统(天然海湾、养殖海区、红树林和珊瑚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的生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以及近海赤潮与富营养化相互作用及其生消机制,注重藻类对毒害物质的生物富集效应;取得如下一些研究成果:①获得了典型亚热带生态系统各介质中POPs和重金属的科学数据,②提出红树林在截留POPs和重金属中扮演重要的角色,③证实海洋食物网中藻类的生物富集是POPs和重金属向更高营养级生物传递的重要途径,④在世纪之初曾首次提出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由过去的氮限制转变为1990s以后的磷限制。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013CB956101,被评为优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等,参加赤潮“八五”攻关、“九五”重大和“973”项目,在环境科学主流期刊(J. Hazard. Materi., Chemosphere, Sci. Total Environ., etc.)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TOP论文4篇),发表的期刊论文引用1800余次,入选中国学科高被引作者名录。 发表著作 1. 丘耀文. 第四章,珠江口微量金属元素特征;第五章,珠江口悬浮颗粒物质. 王肇鼎,何建宗主编,珠江口水域的化学环境. 香港:大森林出版社, 1997, pp. 80-108, pp. 108-134. 2. 丘耀文,孙恢礼. 第二章,人工海水的化学原理及其化学上的应用. 孙恢礼主编,人工海水的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pp. 12-32.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南海珊瑚礁生态现状及其海洋环境调控机制(2013CB956101, 526万元), 负责。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毒害物质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累积规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负责。 3.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海南红树林区的现代生态环境特征与动态变化,负责。 4. NSFC-广东联合基金项目课题:广东省典型海水养殖区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负责。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典型亚热带海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物累积动力学,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