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研究员
许飞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所属院系:
    --
  • 研究领域:
    海洋生物学
  • 职称:
    副研究员
  • 导师类型:
    --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贝类遗传育种及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通过组学、实验生物学方法研究贝类发育及进化机制,首次证明了贝类发育的“沙漏模型”,并首次发现新基因在担轮动物浮游阶段高度表达的特性。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新的核受体家族和11个bHLH新家族,阐明了甲状腺激素、章鱼胺等激素在牡蛎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解析了牡蛎附着变态期间的基因调控通路,发现核受体家族在附着变态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牡蛎礁生态保护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工作,调查了江苏小庙洪牡蛎礁造礁生物分布及繁殖规律。通过研究牡蛎附着变态的人工调控,开发生态修复的优良材料。主持项目包括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编及编著书籍3部;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教育经历 2004.9-2009.7 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 2000.9-2004.7 农学学士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 工作经历 2018.01至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汇泉学者; 2014.01-2017.1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5.03-2016.03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 2010.11-2011.01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 2009.07-2013.1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主持或参加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海洋固着贝类粘附机制及人工调控技术研究”(COMS2019Q11),2019/11-2022/11,120万元,主持,在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牡蛎类胰岛素基因功能及转录调控机制研究”(41776152),2018/01-2021/12,62万元,主持,在研;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长牡蛎章鱼胺受体的系统进化、信号转导及其在附着变态中的作用”(31402285),2015/01-2017/12,25万元,主持,已结题; 4、国家863课题重大项目,“牡蛎全基因组测序与功能解析”(2010AA10A110),2010/01-2011/12,676万元,已结题; 5、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僧帽牡蛎与熊本牡蛎亲缘关系研究”(ZR2010DQ024),2010/11-2013/11,5万元,已结题。 获得的相关奖励 1.2016年,“牡蛎基因组解析与潮间带适应的分子机制”,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