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着重研究海洋生物群体遗传学、入侵遗传学和繁殖生物学等相关工作。系统揭示了脉红螺的繁殖行为特征,查明了脉红螺精子竞争模式,验证了雌性多次交配行为的非适应性进化机制;采用微卫星标记查明了脉红螺本土群体与入侵群体间遗传关系,结合相关脉红螺生物入侵背景资料,推测了脉红螺生物入侵的可能路径,揭示了脉红螺入侵事件的全景;从全基因组层面对我国境内松江鲈种群遗传特征参数进行了精确解析,确定了我国境内松江鲈的进化显著单元和管理单元,为松江鲈这一濒危鱼类的保护和遗传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RAD-seq数据研发了一种快速高效开发微卫星位点的方法—“RAD-seq-优化组装-微卫星批量开发”,为非模式生物的微卫星位点快速搞笑开发提供了方法支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面上项目一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31篇,其中SCI论文27篇(第一作者11篇),中文核心4篇(第一作者2篇)。 教育经历 2009/09 – 2014/07: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博士,导师:刘进贤研究员,张涛研究员; 2005/09 – 2009/07,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18年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14年8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主持或参加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组学解析松江鲈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及机制(31972793),2020/01-2023/12,58万元,主持,在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RAD-seq)解析我国松江鲈种群遗传特征与保护单元(31502169),2016/01-2018/12,21万元,主持,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