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类彦立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所属院系:
    海洋学院
  •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海洋微型底栖生物生态学、有孔虫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研究,尤其对现代有孔虫的分类学、生态学特征、分子多样性等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70703-海洋生物学 070704-海洋地质 招生方向 有孔虫多样性与全球变化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教育背景 2004-03--2004-04 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 访问学者;海洋底栖微型生物的合作研究 2002-09--2005-07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有机体生物学系 理学博士;开展多种生境下(海洋、淡水、土壤和极地)微型和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 1999-03--2002-12 韩国仁荷大学海洋系 理学博士;开展底栖生纤毛虫的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物监测研究 1994-09--1997-07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硕士;开展海洋纤毛虫分类和生态学研究 1990-09--1994-07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本科;水产养殖专业 学历 2002.09--2005.07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有机体生命学部 获理学博士学位;开展多种生境下(海洋、淡水、土壤和极地)微型和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 2004.03--2004.04 受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AWI)资助 访问学者;海洋底栖微型生物的合作研究 1999.03--2002.12 韩国仁荷大学海洋学部 博士研究生和研究助理;开展底栖生纤毛虫的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物监测研究。201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4.09--1997.07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硕士;开展海洋纤毛虫分类和生态学研究 1990.09--1994.07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本科;水产养殖专业 学位 2002-09--2005-07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有机体生物学系 理学博士 1999-03--2002-12 韩国仁荷大学海洋系 理学博士 1994-09--1997-07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硕士 1990-09--1994-07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本科 工作经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双学位:2005年获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有机体生命学部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获韩国仁荷大学海洋学部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海洋微型底栖生物学、有孔虫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研究,尤其对现代有孔虫的分类学、实验生态学、分子多样性等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外文版、海洋行业标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联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1项、科技部基础专项课题负责人一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海洋局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 已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研究论文约70篇,其中SCI刊物论文30余篇(含第一作者SCI论文11篇,JCR:Q1区10篇);出版国家标准1部(第一编制人,21.2万字)、行业标准1部(第一编制人);出版国际Springer专著1部(第一著者),参写专著3部;获国家授权专利两项(授权)等。 2012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二;省部级) ;青岛市2018年度标准化资助奖励专项资金项目(排名一;市级奖励);青岛市2013年度标准化资助奖励(排名一;市级奖励)。2014年获瑞士日内瓦大学国际保罗布莱尼曼基金奖(Paul Broennimann Foundation)。 工作简历 2012-01~现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海洋微型底栖生物生态学、有孔虫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研究,尤其对现代有孔虫的分类学、生态学特征、分子多样性等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2010-01~2011-1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任研究员;从事海洋微型底栖生物生态学、有孔虫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研究 2005-04~2009-1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从事底栖微食物网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相关研究,包括微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特点、营养关系研究,以及底栖有孔虫分类和进化研究 教授课程 生物海洋学调查方法与技术 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技术 海洋底栖生物调查概要和大型底栖生物 生物海洋学调查方法与技术(海洋底栖生物调查技术) 生物统计基本原理及SAS应用教 原生动物个体发育生物学 奖励信息 (1) 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 2018年度标准化资助奖励专项, 一等奖, 市地级, 2018 (2) 国际保罗布莱尼曼基金奖(Paul Brönnimann Foundation), 一等奖, 国家级, 2014 (3) 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 2013年度标准化资助奖励专项, 一等奖, 市地级, 2013 (4) 2012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制定及多样性研究”, 二等奖, 省级, 2012 (5)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2005年度一级优秀博士论文, 一等奖, 研究所(学校), 2005 (6) 奥地利科学基金会 (FWF, Austrian Science Fund)全额奖学金, 特等奖, 专项, 2002 (7) 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全额奖学金, 特等奖, 专项, 2000 (8) 青岛海洋大学1997年度校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二等奖, 研究所(学校), 1997 (9) 青岛海洋大学1997年度校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二等奖, 研究所(学校), 1997 (10) 1997年度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一等奖, 国家级, 1997 专利成果 ( 1 ) 推式定量分层取样器, 实用新型, 201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2 2 0424708.6 ( 2 ) 摇杆式螺旋定量分层取样器, 实用新型, 2013,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 2012 2 0422505.3 ( 3 ) 摇杆式螺旋定量分层取样器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 2016,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2 1 0305268.7 ( 4 ) 推式定量分层取样器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 2016,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2 1 0305266.8 ( 5 ) 深海有孔虫的微体标本定量纯化和制作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711430803.0 ( 6 ) 深海有孔虫的内腔磨片快速制备方法, 发明,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810189076.1 ( 7 ) 生物模型, 外观设计,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730452344.0 发表著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HY/T140-2011,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05, 第 1 作者 (2) Atlas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from China Seas The Bohai Sea and the Yellow Sea, Springer-Verlag GmbH, Germany and Science Press, Beijing (in press), 2016-11, 第 1 作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GB/T 34656—2017,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10, 第 1 作者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外文版,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sediment interstitial biota survey GB/T 34656—2017, 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tandard Press, Beijing, 2017-10, 第 1 作者 科研活动 有孔虫分类学、多样性与进化研究; 有孔虫分子多样性与系统演化研究; 有孔虫实验生态学及生态特征研究; 全球变化研究等。 科研项目 ( 1 ) 海洋沉积物中捕食性纤毛虫的多样性构成与分布及其捕食影响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08-08--2010-12 ( 2 ) 有孔虫车轮虫科(Rotallidae)的系统分类及分子地理学研究, 主持, 部委级, 2009-01--2011-12 ( 3 )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海洋行业标准, 主持, 国家级, 2007-03--2010-12 ( 4 )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国家标准转化研究, 主持, 省级, 2010-01--2012-12 ( 5 ) 底栖性原生动物在刺参养殖系统中的生态作用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06-12--2009-12 ( 6 ) 黄海现生底栖有孔虫多样性与生态分布50年区系演变全球变化, 主持, 国家级, 2012-01--2015-12 ( 7 ) 重点溢油污染海域有孔虫生物标志物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2-05--2012-12 ( 8 ) 全球变化背景下渤海有孔虫区系演变分析及对溢油污染的监测与评价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3-07--2013-11 ( 9 ) 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主持, 国家级, 2013-01--2016-01 ( 10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性科技专项专题“海山有孔虫及微小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指示”, 主持, 部委级, 2013-10--2017-10 ( 11 ) 近海溢油事故的次生海水环境问题对有孔虫的胁迫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3-01--2014-12 ( 12 ) 我国近海海洋生物DNA条形码资源库构建, 主持, 国家级, 2014-08--2019-04 ( 13 ) 浅水底栖有孔虫的生物学特性、δ18O和Mg/Ca的温盐效应:野外调查与室内培养实验协同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5-01--2018-12 ( 14 ) 中国陆架区古环境与资源过程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7-01--2020-12 ( 15 )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西太平洋海底底质调查”,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16-06--2020-12 ( 16 ) 国际标准转化研究“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 主持, 省级, 2017-09--2020-12 ( 17 ) 海洋国际标准“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 主持, 国家级, 2017-11--2021-11 ( 18 ) 外文版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制定及其研究应用, 主持, 部委级, 2018-09--2019-09 ( 19 ) 太平洋CC区合同区及邻近海域微型底栖生物和有孔虫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基因流分析,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18-11--2020-12 ( 20 ) 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GB/T 34656-2017英文编译, 主持, 国家级, 2018-07--2020-07 ( 21 ) 国家标准编制项目:《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 主持, 国家级, 2014-12--2016-12 ( 22 ) 近海底栖有孔虫基础生物学和壳体化学特征对海洋酸化的响应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20-01--2023-12 ( 23 ) “山东泥楔”成因及山东半岛万年来气候演化的研究—山东半岛近岸泥质沉积区现生有孔虫的分布和环境指示, 主持, 省级, 2020-01--2023-12 ( 24 ) 底栖性原生动物在刺参养殖系统中的生态作用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06-12--2007-12 ( 25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一三五海洋生物多样性”专项:深海海洋生物多样性, 主持, 部委级, 2010-01--2012-12 ( 26 ) 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生物资源考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海岸带生物资源考察, 参与, 国家级, 2007-01--2011-12 ( 27 ) 近岸海域底栖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06-01--2008-12 参与会议 (1)南极现代有孔虫多样性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初步认识 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 类彦立, 李铁刚, 翦知湣 2019-10-07 (2)海洋调查规范: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技术方法及应用 2019年第一期全国海洋标准宣贯培训 类彦立 2019-05-08 (3)有孔虫不同壳质类型对温度响应的生物学差异Biological differentiations of foraminifera by test type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rise 第一届海峡两岸古洋与气候学术会议 类彦立, 李铁刚, 翦知湣 2019-04-12 (4)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sediments in Seabed Area – Sediment interstitial biota survey Yanli Lei 2019-02-24 (5)Monitoring methods for sediment interstitial organisms Yanli Lei 2018-11-15 (6)海洋调查国际标准ISO/AWI 23040“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项目回顾及工作进展 海洋标准国际化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讨论会 类彦立 2018-11-08 (7)培养条件下底栖有孔虫对pH变化的响应:经典方法和分子方法的非耦合结果 第五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类彦立, 董帅帅, 吕曼, 李铁刚, 翦知湣 2018-07-02 (8)Impacts of pH alteration on benthic foraminiferal communities under laboratorial culture conditions: uncoupling results revealed by classic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有孔虫国际学术会议及FORAMS 2018学术研讨会 2018-06-16 (9)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protozoa: Foraminifera Yanli Lei and Tiegang Li 2017-11-17 (10)海洋国际标准《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 - 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工作进展与国际展望 海洋国际标准与“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暨ISO/TC8/SC13专家咨询组会议 类彦立,李铁刚 2017-09-16 (11)Foraminiferal diversity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in the Yellow Sea Yanli Lei and Tiegang Li 2017-07-30 (12)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sediments in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 – Sediment interstitial biota survey Yanli Lei and Tiegang Li 2017-05-16 (13)International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sediment biotope survey Yanli Lei 2016-09-27 (14)钙质底栖有孔虫的培养和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类彦立 李铁刚 2016-07-04 (15)浅水底栖有孔虫在黄海陆架CSDP-01孔的分布及对环境的指示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和政古动物研讨会 类彦立 李铁刚 王雪皎 郑萌萌 曹丽娜 2016-06-24 (16)Foraminiferal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versity,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continental shelf to the deep sea Yanli Lei 2015-09-11 (17)Control of foraminifera by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pth in the Yellow Sea sediments: a cross system comparison from intertidal zone to continental shelf Yan Li Lei, Tie Gang Li and Hongsheng Bi 2015-09-05 (18)Foraminiferal chronospecies, indicating species and community parameter in the CSDP-01 sediment core: important biostratigraphic indices for estimating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Yellow Sea Yan-Li Lei, Tie-Gang Li 2015-07-26 (19)黄海沉积性有孔虫对海域环境背景演变40万年来的记录和解释 “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 类彦立 李铁刚 2014-10-26 (20)Can distribution, diversity and succession of depositing foraminifera in the Yellow Sea explain the global change? Yan-Li Lei, Tie-Gang Li 2014-10-12 (21)从黄海沉积的有孔虫看全球变化及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演替过程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 类彦立 李铁刚 (通讯作者) 王雪皎 郑萌萌 曹丽娜 2014-08-14 (22)黄海现生底栖有孔虫的季节变动与群落分布的环境制约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 类彦立 李铁刚 2014-07-15 (23)Benthic foraminiferal response to an oil spill in the Bohai Sea of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aminifera FORAMS 2014 Tiegang Li and Yanli Lei 2014-01-19 (24)Taxonomy and faun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foraminifera in the Bohai Sea of China Yanli Lei and Tiegang Li 2014-01-19 (25)中国海有孔虫多样性及对中国渤海湾溢油事件的响应与生物指示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界学术年会 类彦立 李铁刚 2013-10-15 (26)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方法及有孔虫在渤海湾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届海峡两岸海洋生物多样性研讨会 类彦立 郑守仪 李继业 徐奎栋 2012-10-12 (27)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marine microbenthos and foraminifera i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global change studies Yanli Lei, Jiye Li and Shouyi Zheng 2012-10-08 (28)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marine microbenthos and foraminifera i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global change studies Yanli Lei, Jiye Li and Shouyi Zheng 2012-05-30 (29)黄海底栖有孔虫多样性及其地质和生态意义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 类彦立 郑守仪 2011-11-08 (30)Diversity of live modern foraminifera in the Yellow Sea and reproduction of a dominant species Quinqueloculina seminula (Linnaeus, 1767) Yanli Lei and Shouyi Zheng 2011-10-03 (31)Technique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marine microbenthos Yanli Lei and Kuidong Xu 2011-10-03 (32)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VARIOUS SEDIMEN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ILIATES. Lei, Y.L., Stumm, K., Wickham, S.A., Berninger, U.-G 2008-08-25 (33)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agglutinated foraminifera 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Lei, Y., Zheng, S. Xu, K. 2008-08-23 (34)Comparisons of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umerating of ciliated protozoa in Sandy and Muddy Sediments Yanli Lei, Joong Ki Choi,Kuidong Xu 2007-10-12 (35)The structure of benth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shallow soft sediment habitats Stumm,K. Berninger,U.-G. and Lei,Y. 2007-08-27 (36)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iliated protozoa along salinity gradients at saltpans of the Yellow Sea Lei, Y., Choi, J.K., Xu, K. andHong, H 2007-07-23 (37)Ciliate community and distribution along salinity gradients from solar salterns of the Yellow Sea. Lei, Y., Choi, J.K. and Xu K 2006-07-16 (38)Temporal dynam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ciliat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eiofauna in sediments Lei, Y., Stumm, K., Wickham, S.A. and Berninger, U.-G. 2005-07-11 (39)Control of Benthic Ciliat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eiofauna by Grazers in Marine, Brackish and Freshwater Sediments: a Cross System Comparison Lei, Y., Stumm, K., Wickham, S.A.andBerninger, U.-G. 2005-07-10 (40)Ciliate diversity in shallow sedimen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benthic microbial food web Berninger, U.-G., Lei, Y. and Stumm, K 2005-06-19 (41)Control of Benthic Ciliat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eiofauna by Grazers in Marine, Brackish and Freshwater Sediments: a Cross System Comparison. Lei, Y., Stumm, K., Wickham, S.A. and Berninger, U.-G. 2005-03-02 (42)Arcuospathidium coemeterii (Ciliophora, Gymnostomatea) Lei, Y. Foissner, W. 2003-08-31 (43)Planktonic ciliat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s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eutrophic coastal waters Xu, K., Choi, J.K., Lei, Y., Yang, E.J. and. Lee, K.C. 2001-09-21 (44)A comparison of fixatives for the estimation of abundance, biomass and diversity of hypersaline ciliate community Lei, Y., Choi, J.K., Hong, H.P. and Xu, K. 2001-09-20 (45)Biomonitoring of coastal pollution status using protozoan communities, with a modified PFU method for bioassessment in marine systems Xu, K., Choi, J.K., Yang, E.J., Lee, K.C. and Lei, Y 2001-07-16 (46)Morphology and Infraciliature of a New Marine Ciliate Paraeuplotidium smalli n. g. n. sp. (Ciliophora, Euplotida) Lei, Y., Choi, J.K. and Xu, K 2001-07-15 (47)Studies on the Karyotypes of Four Species from the Mount Qomulangma Region in China Wu, C., Lei, Y. and Wu, Y 1994-10-25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