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199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1997年在中科院福建物构所获硕士学位,硕士期间从师于刘秋田研究员进行固氮酶化学模拟研究;2000年在中科院植物所获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从师于匡廷云院士进行光合作用研究;2000~2004年先后在瑞典Lund大学Prof.StenbjornStyring小组和法国CEASaclay原子能研究中心Prof.A.WilliamRutherford小组进行博士后工作,利用低温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研究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电子转移和催化机理。2004年以来在中科院化学所,主要从事自然光合作用和人工光合作用体系中电子转移和金属催化反应及其仿生模拟研究。主要业绩包括在人工光合作用方面首次合成出在结构和性能均与自然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类似的仿生Mn4Ca-簇合物(见图1,C.Zhang,etal,Science2015,348,690-693);在自然光合作用方面成功预测出光合水裂解催化中心关键辅基Ca的结合模式(C.Zhang,etal,ChineseScienceBulletin1999,44,2209-2215),并首次提出强氢键调控光系统II原初光化学反应和水催化裂解过程的调控机理(见图2,C.Zhang,Biochim.Biophys.Acta2007,1767,49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