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贵:男,1965年5月出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分别于1993年和1997年在中科院长春物理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博士后出站,并留所工作至今,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作为负责人的"分子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主要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石墨烯的生长、光电磁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工作,在材料的合成、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自旋器件器件构筑及光电磁性能研究等方面均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建立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在Nat.Commun.、J.Am.Chem.Soc.、Angew.Chem.Int.Ed.和Adv.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研究结果被ChemistryWorld和High-TechMaterialsAlert等杂志介绍和评价,发表的论文被他人引用17000多次,H因子为67。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次、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学习经历 1984年9月—1988年6月:吉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本科生 1990年9月—1993年7月: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94年9月—1997年9月: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科研工作经历 1988年6月—1993年9月: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93年9月—1997年9月: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7年9月—1999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 1999年10月—2007年1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7年1月—2008年6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项目研究员 2008年6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9年10月—2010年1月: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199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四完成人) 1998年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奖励基金 2001年第六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一等奖 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2014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BHPB导师科研奖 2015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2015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201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