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符文鑫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所属院系:
    --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信息通讯、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前端的特种电子化学品的需求和应用也在不断增长和扩大。我国微电子用特种高分子材料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制约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本课题组以高分子合成化学为基础,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乎国计民生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极端环境电子电路特种高分子材料为导向,用"材料应用需求-功能集成-高分子设计合成"的逆向思维提炼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耐高/低温、低介电、耐辐照的高性能高分子树脂体系的精确构筑、功...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符文鑫项目研究员,博士 自博士期间以来一直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近年来在刺激响应高分子、聚硅氧烷功能材料、超分子自组装与模版聚合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Chem.Soc.Rev.,ACSMacroLett.,Chem.Commun.,J.Mater.Chem.A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合作申请并授权中国专利7项,发表论文共被引用683次,H因子为14(数据来源于ISIWebofKnowledge)。 教育背景 2003年9月-2007年7月工学学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 2007年9月-2012年7月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导师:李志波教授 科研经历 2012年7月-2015年8月助理研究员及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作导师:李志波教授 功能性高分子/二氧化硅片状复合物:发展仿生模板矿方法,简单高效制备可控油水分散的二氧化硅纳米片状复合材料,实现二维材料亲疏水表面的可控调节,以及Janus纳米二氧化硅片的合成。 梯形聚倍半硅氧烷封装材料:利用超分子模板聚合方法合成具有高折光指数的梯形聚倍半硅氧烷,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耐黄变和易加工特性。 硅氧烷多孔气凝胶:发展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硅氢加成方法,一步法直接制备柔性聚硅氧烷多孔气凝胶;利用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学改性硅烷小分子和简单溶胶-凝胶方法,高效合成可常温真空干燥的聚倍半硅氧烷柔性气凝胶,并探索柔性硅氧烷气凝胶在隔热和油水分离方面的应用。 2015年9月-2018年2月博士后研究员,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合作导师:BinZhao教授 UCST类温度响应性水凝胶:合成及表征基于UCST类ABA三嵌段共聚物的温度响应性水凝胶,实现温度响应的溶液-凝胶可逆转变。 UCST类纳米凝胶:利用聚合诱导自组装原理,一锅法简单高效制备窄分布的UCST类型纳米凝胶,实现了凝胶尺寸随温度响应的可逆膨胀-收缩。 聚甲基丙烯酸酯在聚烯烃合成润滑油中的UCST现象及温度响应油凝胶:发现具有特定长度侧链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在合成润滑油中的UCST现象,合成了具有UCST性质的油凝胶,实现了适合高载重的固体润滑效果。 2018年3月-2019年11月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合作导师:JenniferLu教授 热致收缩聚合物软体机器人:利用对二苯基环辛二烯分子温度响应性的"船式-椅式"构象转变产生的体积变化,合成无溶剂体系的热致收缩聚合物薄膜,实现其刺激响应的形状变化。 2019年12月至今项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技术材料实验室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