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86年生,湖南衡阳人。近年来一直从事于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仿生全合成、构效关系以及药理机制的研究,积极跟踪新涌现的有机、药物化学以及药理机制新知识与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主持和参与各类基金7项,包括中国科学院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博士启动、广东省自然科学自由申请项目各1项。截止当前,已发表SCI论文22篇,总影响因子>85;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SCI论文17篇,总影响因子>70,篇均影响因子4.2,单篇最高IF 9.3。此外申请专利5项,其中作为第一申请人1项。 受教育经历: 2009/09–2014/06,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硕博连读),导师: 杨震教授、王智刚副教授。 2005/09–2009/06,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士,导师:杨祥良教授、 郑炎松教授。 研究工作经历: 2014/07–2016年7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助理研究员。 2016年8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陈焕庸副研究员。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抗MRSA活性Rhodomyrtosone B类似物的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NO.81502949,2016-01-01至2018-12-31,21.2万元。(项目负责人) [2]科技创新人才专项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开环桃金娘酮的构效关系及药理机制研究,2017-05-01至2020-04-30,30万元。(项目负责人) [3]中国科学院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水果健康功效的物质基础与潜在毒性物质研究,2016-08至2020-08,250万元。(主要参与人,分配经费50万)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3+3]环加成仿生串联反应的发展及其在Myrtucommuacetalone和Hyperaspidinols A-B仿生全合成中应用,NO.2016A030313149,2016-01-01至2018-12-31,10万元。(项目负责人) [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氧桥三环缩醛结构导向型仿生串联反应的发展和在内生菌毒素Averufin全合成中的应用,NO.2015A030310482、2014-10-01至2017-10-01,10万元。(项目负责人) [6]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桃金娘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成分的发现、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应用,NO.2016A010105015、2016-01-01至2018-12-31,30万元。(项目参与人) [7]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启动项目,2014-10-01至2016-10-01,5.0万元。(项目负责人) [8]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与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2014-09-01至2016-09-01,4.0万元。(项目负责人)。 获奖及荣誉: 2017年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