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987年7月, 武汉大学, 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 理学学士 1987年9月–1992年12月, 华中农业大学, 微生物学, 理学博士, 导师: 陈华癸、周启、邓子新 1993年1月-1994年12月, 华中农业大学, 生命科技学院, 讲师 1994年12月-1995年7月, 华中农业大学, 生命科技学院, 副教授 1995年7月-2001年6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系, 博士后和访问学者, 导师: Stanley N. Cohen 2001年7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工作 近年来,以原核生物模式菌株大肠杆菌和真核生物模式菌株酿酒酵母为材料,开展合成生物学前沿探索研究,包括构建简约化基因组、重要功能基因群的模块化、发展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等,尤其是尝试结合经典分子生物学的“假说驱动”和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设计与实施”,回答一些重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科学问题。 研究单元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主要成果 从事放线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与应用(1987年至今),系统地研究了放线菌线型质粒和环型质粒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复制、重组、修复、接合转移等。建立了粘细菌、高温链霉菌等遗传操作系统,构建了连续删除全部内源PKS/NRPS基因簇的天蓝色链霉菌底盘细胞。与浙江海正药业公司合作,利用基因组工程等技术构建与改良了多拉菌素和尼莫克丁工业菌株,打破了国外的垄断,2011-2014年产值约7.8亿元。 自2011年以来以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为材料,开展了合成生物学前沿探索研究。完成了大肠杆菌染色体全部复制基因等的人工成簇化、模块化和定量化测试,发展了MEGA、CasHRA等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完成了国际首例人工创建一条线型和环型染色体的真核酿酒酵母。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包括Nature, Nucleic Acids Research, Cell Research等国际重要刊物,申请或授权专利10多项。“基因组工程构建多拉菌素工业生产菌及其产业化技术”项目获2014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目前承担国家基金委重点、上海市重大、中科院先导B等科研项目。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拟聘人员公示 2020.10.28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覃重军研究组招聘启事 2020.10.13 【文汇报】实至名归!分子遗传学第三座里程碑终获诺奖,华人科学家张峰失之交臂 2020.10.07 【人民日报】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2020.09.15 【人民日报】覃重军:勇气源自对科学的热爱(潜心科研 砥砺创新) 2020.09.14 枫林园区导师与专业 2020.08.13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毕业生邵洋洋、杨振林喜获2019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2020.01.16 2019 2020.01.15 “合成生物学:从酵母到高等生物”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9.11.22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召开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