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向 分布式供能系统 多能源综合利用 新型太阳能热利用 教育背景 2002-04--2006-03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博士 1999-09--2002-03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 1995-09--1999-07 大连理工大学 学士 工作简历 2016-01~现在,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2010-01~2016-01,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6-07~2010-01,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奖励信息 (1) Journal of Applied Energy Outstanding Reviewer of,其他级,2010 (2) ASME IGTI Best Technical Paper Award,其他级,2007 (3) ECOS 2007 Yong Scientists Award,其他级,2007 专利成果 ( 1 ) 双燃料重整多功能能源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0,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05 1 0073916.0 ( 2 ) 一种多功能能源系统, 发明, 2010,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0710065328.1 ( 3 ) 双燃料重整化工系统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 发明, 2009,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200510093689.8 ( 4 ) 多功能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08, 第 4 作者, 专利号: ZL 2003 1 0123331.6 ( 5 ) 槽塔结合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发明, 2011,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0810102204.0 ( 6 ) 带有双级蓄热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1, 第 4 作者, 专利号: ZL200710175970.5 ( 7 ) 氨水混合工质功冷联供的热力循环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1,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110079664.8 ( 8 ) 基于化石燃料化学能适度转化的多功能能源系统, 发明, 201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0910090472.x ( 9 )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复合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2,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210229039.1 ( 10 ) 一种适于回收变温热源的功冷联供系统, 发明, 201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310541167.4 ( 11 ) 一种燃气轮机变工况主动调控方法和系统, 发明, 201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410027706.7 ( 12 ) 一种提升风能消纳的大容量储热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410206659.2 ( 13 )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浓度主动调控方法, 发明, 2012,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210247383.3 ( 14 ) 混合工质功冷联供热力循环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010175450.6 ( 15 ) 一种工质浓度可调的新型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4,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110042249.5 ( 16 ) 回收工质有效成分制冷的功冷联产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310071617 ( 17 ) 一种化石燃料与地热相结合的生活热水-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010251506.1 ( 18 ) 一种化石燃料与太阳能互补的分布式功能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4,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110086068.2 ( 19 )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310364418.6 ( 20 )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复合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5,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20270286.6 ( 21 )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浓度主动调控方法, 发明, 2015,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210247383.3 ( 22 )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6,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364418.6 ( 23 ) 一种适于回收变温热源的功冷联供系统, 发明, 2015,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 201310541167.4 ( 24 ) 一种主动调控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发明, 2016,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027706.7 ( 25 ) 一种提升风能消纳的大容量储热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206659.2 ( 26 )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6,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246612.9 ( 27 ) 一种双温热源吸收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16,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446264.X ( 28 ) 一种低温热源和电联合驱动的双级溶液除湿系统,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510041822.9 发表著作 (1) 纯氧燃烧在发电和二氧化碳捕集中的应用,Chapter 15 of Oxy-fuel combustion for power generation and carbon dioxide (CO2) captrue,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2011-03,第2作者 科研项目 ( 1 ) 太阳能与化石能源互补的多功能系统集成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09-01--2012-12 ( 2 ) 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基础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09-01--2014-12 ( 3 ) 余热驱动功冷联产的正/逆循环耦合机理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2-01--2015-12 ( 4 ) 多能源互补的低碳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技术, 主持, 国家级, 2011-01--2014-06 ( 5 ) 微型移动式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技术及示范, 参与, 国家级, 2012-01--2015-12 ( 6 ) 能源消费与水泥生产的排放, 参与, 部委级, 2011-01--2015-12 ( 7 ) 多种品质余热梯级利用方法与机理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3-01--2017-12 ( 8 ) 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融合的分布式能源的网络, 参与, 国家级, 2014-01--2018-12 ( 9 ) 生物沼气与太阳能热化学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19-12 ( 10 ) 动力余热驱动功冷联产技术, 主持, 部委级, 2012-01--2015-12 ( 11 ) 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应用合作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4-04--2017-03 ( 12 ) 新型热力系统的能量转换与梯级利用, 主持, 国家级, 2016-07--2021-06 ( 13 ) 重点工业用能系统能源利用过程能效提升关键技术, 参与, 国家级, 2016-07--2019-06 ( 14 ) 先进余热热泵系统, 主持, 国家级, 2017-01--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