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油气地质基础性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机理、异常流体压力机制定量研究、输导系统建模和量化表征以及油气运移过程定量化分析等。研究各种地质条件下盆地模型的适用性和建模的方法,定量研究不同盆地内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系统地模拟分析已有的重要增压机制的作用条件和影响因素,提出多种在实际盆地内较为重要的增压机制;利用渗流实验技术,深入系统分析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诸多因素,定量研究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形成机理,厘定优势通道形成及残余油分布的动力学条件;总结石油运移路径的不同模式及其形成条件,建成油气运移数学模型,将运移动力与通道相结合,模拟分析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研究地下异常压力与温度场、应力场间的耦合关系,厘定油气初次运移、二次运移的动力条件和作用方式,提出输导层的概念,建立量化表征输导层非均质性的工作流程;提出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研究思想,建立以单期油气运移为时间范围、从单一油气源到油气藏的输导格架为空间范围的油气运移动力学系统的划分方法,实现了油气运聚过程的定量化研究,建立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体系。研究认识与成果应用于我国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渤海湾、松辽、江汉、莺歌海等盆地,进行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与勘探评价。 教育与职业经历: 1978.2-1982.1大学生,石油地质学专业,西北大学地质系。 1982.2-1984.12硕士研究生,石油地质学专业,西北大学地质系。 1991.9-1994.5博士研究生,地球物理学专业,法国科学技术中心蒙波利埃地质与地球物理中心(CentreGeologiqueetGeophysiqueduCNRSaMontpellier,France)。 1985.1-1986.6助教,西北大学地质系。 1986.6-1989.6讲师,西北大学地质系。 1989.6-1990.12访问学者,法国科学技术中心蒙波利埃地质与地球物理中心(CentreGeologiqueetGeophysiqueduCNRSaMontpellier,France)。 1991.1-1991.7博士后,法国埃尔夫(Elf)石油公司波城(Pau)勘探开发研究院及法国科学技术中心蒙波利埃地质与地球物理中心(CentreGeologiqueetGeophysiqueduCNRSaMontpellier,France)。 1994.5-1996.5博士后,法国科学技术中心与蒙波利埃第二大学地质流体-盆地-水联合实验室(GeofuidesBassinsEau,URA1767,CNRSetU.MontpellierII,France)。 1996.7-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学科类别: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罗晓容等,2017-202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深层-超深层高温高压油气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课题“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勘探新领域”。 罗晓容等,2017-2021,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A子课题“深层碎屑岩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 罗晓容等,2015-2017,中石油-中科院战略合作项目课题:“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地质理论与探测技术” 罗晓容等,2008-2010,2011-201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深层油气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预测”课题“深层油气、非常规天然气成藏规律与有利勘探区评价技术”。 罗晓容,等,2011-2015,国家973项目课题“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复合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 罗晓容,等.2011-201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西部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准噶尔盆地中部1、3区块低渗储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罗晓容,等,2011-2012,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合作项目,“哈得逊油田古油藏油气调整数值模拟及调整机理研究”。 罗晓容,等.2013-2014,延长油田公司合作项目“伊陕斜坡东南部页岩气成藏模式研究与富集区评价”。 罗晓容,等,2008-201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断陷盆地典型输导体系量化表征及输导效率评价”. 罗晓容,等.2006-2010,973项目课题“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复合优势通道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效率”。 获奖及荣誉: “延长油区千万吨大油田持续上产稳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2016-J-210-2-02-R03),排名第三。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2013-J-210-2-05-R03),排名第三。 “油气临界成藏理论、评价方法与重大勘探成效”,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证书编号:2011能-1-002-02),排名第二。 “陆相沉积盆地异常压力的动力学研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编号:2006-042),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