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江利明
  • 所属院校: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所属院系:
    --
  •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InSAR大地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在月基SAR/InSAR对地观测机理、高级时序InSAR和双站InSAR方法、地质灾害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冰冻圈遥感与大地测量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10多个重要项目和课题,并任中-德、中-欧等多个冰冻圈遥感与大地测量国际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近期研究兴趣侧重于以下方面: 时序InSAR和双站InSAR方法及应用 全球变化与地质灾害影像大地测...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杰出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基金委“现代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创新群体核心成员,测地所十三五“123”重点培育方向“大地测量精密探测新理论与新技术”团队负责人。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并任中-德、中-欧、陆-港多个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SCI论文35篇、EI论文57篇(一作/通讯SCI期刊论文22篇,Science、NatureGeoscience合作论文各1篇),SCI他引500多次。先后获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ISDE6)最佳论文奖,ISPRS第七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武汉大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等。 1、学习和工作经历 2011/01-至今,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6/11–2010/12,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2003/09–2006/10,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工学博士 2000/09–2003/06,成都理工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工学硕士 1996/09–2000/06,长安大学,测绘工程,工学学士 3、获奖与荣誉 “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最佳论文奖”(2009,1/5) “第二届珠三角环境遥感会议最佳论文奖”(2009,1/5) “ISPRSTC7MidTermSymposium最佳论文奖”(2006,2/2) “王之卓创新人才奖”(2006,1/1)等 4、教学工作情况 2014/01–至今,《影像大地测量学概论》(硕士秋季课程),中国科学院大学 2007/01–2009/01,《地球信息科学导论》(联合授课),香港中文大学 招收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两个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欢迎具有大地测量、测绘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含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计算机科学、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 1、承担国内科研项目情况: 1)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重大专项(子专题)、2019QZKK0906-2重大冻融灾害空间大地测量早期识别与风险评估、2019/01-2023/12、负责人。 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428、星-机-地协同的川藏铁路地灾隐患监测预警关键技术、2019/07-2021/06、负责人。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406102、格陵兰“冰盖-溢出冰川-海冰”系统关键过程遥感强化观测研究、2018/08-2021/12、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41590854、固体地球运动现象的月基观测机理与模型研究、2016/01-2020/12、负责人。 5)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DQC027、空-地协同观测的青藏冻土活动层厚度反演与水碳释放量定量评估、2016/01-2020/12、负责人。 6)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项目、Y205771077、全球变化与地质灾害SAR干涉测量研究、2012/01-2014/12、负责人。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A0603103、全球山地冰川物质平衡及要素的观测与反演、2017/07-2022/06、子课题负责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1070、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冰川物质平衡的空间大地测量研究、2015/01-2019/12、课题负责人。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41321063、现代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的研究、2014/01-2016/12、课题负责人。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4024、近20年喀喇昆仑中部地区冰川变化特征的SAR/InSAR探测与研究、2013/01-2016/12、负责人。 11)国家973研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7700、近百年极地冰层和全球及典型区域海平面变化机理精密定量研究、2012/01-2016/12、专题负责人。 12)国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K12B02、龙门山地震带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4-2015/03、专题负责人。 2、承担国际合作项目情况: 1)中欧“龙计划”第四期项目、ID-32388、MonitoringDecadalGlacierandFrozenGroundDynamicoverHighMountainAsiaRegionwithIntegratedEarthObservations、2017/01-2020/12、中方负责人。 2)德国宇航局(DLR)AO项目、XTI_LAND0413、EvaluationofTanDEM-XInterferometricDataforUrbanDSMExtractionandChangeDetectioninSouthernChina、2012/01-2015/12、中方负责人。 3)欧洲空间局(ESA)CAT-1项目、No.8289、Evaluationofmulti-frequencySARinterferometryformonitoringgrounddeformationduetoundergroundcoalfiresinNorthernChina、2011/01-2015/12、中方负责人。 4)德国宇航局(DLR)AO项目、TSX_CAL0390、TerraSAR-X米级高分SAR数据用于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城市地表稳定性监测的性能评估、2008/01-2012/12、中方负责人。 5)香港科技创新署ITF基金项目、ITS/077/08、开发采用卫星A-PSI技术监测交通基础设施地表形变的工业标准、2008/09-2010/03、联合负责人。 6)香港科技创新署ITF基金项目、ITS/038/07、开发应用于城市地表变形监测的高级雷达卫星遥感技术、联合负责人。 2、专著和专利 [1]Liming,J.(2017).Ground-basedradar.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Geography:People,theEarth,Environment,andTechnology.D.Richardson.Hoboken,NJ,JohnWiley&Sons. [2]李新,车涛,李新武,黄春林,胡斯勒图,江利明,邱玉宝等(2019).《冰冻圈遥感学》,科学出版社. [3]江利明,孙亚飞,一种基于TanDEM-X双站InSAR的地震滑坡高分辨率高精度物源厚度提取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510548981.8,已授权。 [4]江利明,孙奇石,一种快速稳健的基于雷达分布式目标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910937924.7,已受理。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