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原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2004年1月在英国Heriot-Watt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2月得到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乌尔姆大学有机化学II及先进功能材料研究所做合作研究。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德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在同一研究组作独立博士后工作。2007年1月起任乌尔姆大学有机化学II及先进功能材料研究所树形分子与有机薄膜光伏课题研究组组长,并承担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即作Habilitand,相当于助理教授一职)。2011年6月全职回国,任职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马昌期博士长期从事有机光电功能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可印刷光电半导体材料以及印刷制备纳米薄膜光电器件工艺与性能研究。到目前为止,共承担以及德国以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科技厅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相关科研项目经费1000余万元。在德国工作期间曾获德国乌尔姆大学青年研究学者奖。回国后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市“科教领军人才”等称号。近年来,马昌期研究员在基于银纳米线的低方阻高透光率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直接图案化印刷制备并完成柔性薄膜光伏电池开发。在ACS Nano, Adv. Sci., Adv. Funct. Mater., J. Mater Chem. 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PCT专利3项,授权专利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