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张学义
  • 所属院校:
    山东理工大学
  • 所属院系: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汽车电气及控制技术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控制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系统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学习工作简历 1、学习经历 1981.09~1985.07,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1987.09~1990.06,广西大学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 2008.09~2011.12,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工作经历 1985.07~1987.08,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动力系,教师 1989.09~1991.07,山东工程学院汽车学院,助教 1992.08~1995.10,山东工程学院汽车学院,讲师 1995.11~2001.10,山东工程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1.11至今,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 2006.07至今,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01至今,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情况、教学成果及奖励 1、教学情况 主讲《汽车电源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课程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山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竟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教学成果及奖励 ①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依托国家级教学团队,探索与实践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首位。 ②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2006年、2007年,指导教师。 ③山东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2010年、2014年,指导教师。 ④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4篇,2008年、2011年、2013年、2013年,指导教师。 科研情况、科研成果及奖励 1、主持的科研项目 ①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汽车用稀土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编号:20102060403),经费500万元,排名1; ②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YQX—300型汽车用六相稀土永磁稳压发电机(编号:2011TJC60017),排名1; ③国家火炬计划,YHH—300型汽车用混合励磁稳压发电机(编号:2012GH041462),排名1; ④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轻型汽车用自动变速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编号:2014CGZH1009),排名1; ⑤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汽车用28V径向永磁与凸极电磁组合式磁极稳压发电装置研制(编号:2013GGX10501),排名1; ⑥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轻型汽车用42V永磁与电磁复合励磁稳压发电装置的研制(编号:2012GGX10501),排名1; 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利用可控整流稳压式稀土永磁发电系统回收汽车废气余能技术研究(编号:ZR2012EEM011),排名1; ⑧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与电池管理系统集成化研发与产业化(鲁发改投资[2012]1207号),经费200万元,排名1。 2、获奖情况 ①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2006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 ②混合励磁发电系统电磁耦合稳压控制技术及在车辆上的应用,2013年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 ③稀土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发电装置稳压控制技术及应用,2012年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 ④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推广类),2010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⑤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技术与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研究及产业化,2004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4、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 ①电动汽车增程器用增速发电机,授权发明专利:ZL ZL201110140865.4,首位; ②混合励磁发电机电子稳压控制器,授权发明专利:ZL200910015858.4,首位; ③汽车用六相永磁发电机,授权发明专利:ZL200610043449.1,首位; ④复合励磁同步发电机,授权发明专利:ZL200510104298.1,首位; ⑤混合动力汽车用整流稳压器,授权发明专利:ZL200410024309.0,首位。 荣誉称号、社会兼职 1、荣誉称号 ①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 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 ③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 ④山东省十佳优秀发明家;2009年; ⑤山东省教学名师,2009年; ⑥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9年; ⑦山东省高校车辆工程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012年; ⑧车辆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2008年; ⑨《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10年。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