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继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盆地分析、测井地质定量解释、旋回地层学等。在测井数据小波分析地质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专题、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课题8项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7项。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中石化、中石油横向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3篇,SCI收录6篇。合著专著4部。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国土资源不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煤炭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岛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主持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合作出版教材4部。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山东科技大学及中国煤炭教育协会教学成果奖多项。其中,《新常态下地质类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培养煤炭行业应用创新型地质人才》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一等奖(第1位)、《工学地质类专业主干课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第1位)。 获“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师”、 “山东科技大学师德标兵”、“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名师”、“青岛高校教学名师”、“中国煤炭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2、讲授的主要课程 (1) 硕士研究生课程:《专业英语》、《资源勘查学》、《现代地质学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的地学应用》、《地质统计学》、《沉积环境与盆地分析》、《实验测试技术》、《现代煤岩学与煤地质学》、《定量地学数据处理分析新方法》 (2) 本科生课程:《煤田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油气地质学》、《专业英语》、《专业概论》、《数学地质》 3、近5年负责的主要科研项目 (1) 2016.8-2017.12 主持中原油田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项目“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有效储层主控因素研究”(82万) (2) 2015.1-2018.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旺盆地山旺组轨道调谐时间标尺及气候变化解读”(108万) (3) 2012.1-2012.12 主持完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项目管理部委托项“中卫银川地区石油天然气地质条件评价”子课题(40万) (4) 2011.1-2013.12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济阳坳陷米氏旋回层识别及其比较研究”(52万) 5 、获奖和荣誉情况 科研方面 (1) 2015.10 中国典型盆地聚煤理论体系、资源预测及其勘探实践与应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五位), (2) 2012.2 含煤盆地沉积充填机制与成煤作用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二位) (3) 2011.12 大型聚煤盆地煤聚积规律、成藏与资源预测及其工程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四位) (4) 2011.10 煤地质研究及在协同勘查工程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第六位) (5) 2010.03 大型聚煤盆地层序地层模式与成煤作用理论.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第四位) (6) 2010.10 大型盆地煤聚积规律与勘探工程应用.2010年度能源局国家能源科技技术进步奖.(第四位) (7) 2008.11 山东省煤成气成藏地质条件及资源评价.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位) (8) 2007.11 山东煤田地质勘探理论与实践.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八位) (9) 2006.11 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划分、煤成气源岩分布及区划.(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第二位) (10) 2003.12 山东及邻区含煤地层沉积、层序地层及煤聚积规律研究.(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位) (11) 2002.12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理论一等奖.(第二位) (12) 2001.12 鲁西陆表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海侵过程成煤特点.(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第五位) 教学方面 (1) 2015.10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培养煤炭行业应用创新型地质人才”.中国煤炭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位) (2) 2014.07 “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创新性地质人才的教学改革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位) (3) 2014.02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与动态优化”.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位) (4) 2013.11 山东科技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校级二等奖(第二位) (5) 2009.05 工科地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三位) (6) 2008.12 工科地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位) (7) 2009.01 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优秀奖. (8) 2007.01 山东科技大学2005-2006年度优秀论文指导奖. (9) 2004.07 鲁西石炭二叠系煤系测井数据分形、小波处理与综合解释.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