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晓春,女,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就职于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主要从事颗粒物污染防治与人体暴露健康、气溶胶粒子采样技术、建筑环境数值模拟技术、新型节能制冷系统与装备的研发工作。已主持(协作)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课题,以及十余项企业委托项目;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已出版著作2部,主编教材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曾荣获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山东科技大学3.8红旗手、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大学生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1.主要科研经历 2005.9—2009.12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 2010.9—2014.12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0.3—2010.8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空气品质与人体健康国际实验室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of Air Quality and Health)访问学者 2011.03-2016.02南开大学/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研究所联合工作站博士后 2015.01-2017.12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内聘) 2018.01-至今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 2019.9-至今University of Wisconsin-Platteville.访问学者 2.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港口粉尘源风蚀污染的微尺度动力学预测模式研究,2009/01-2011/12,完成,主持 (2)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港口粉尘源风蚀污染动力学预测模式研究,完成,主持,2008/06-2010/12 (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露天开放性颗粒物源强估算的参数化研究,2010/01-2012/12,完成,主持 (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气溶胶多分散粒子在空气采样管路中的监测误差辨识,2016/07-2018/12,完成,主持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粒子谱仪多分散标定技术研究,2013/01-2016/12,完成,协作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动态作业特征下港口散货堆场矿石尘源释放总量估算模式研究,2012/01-2015/12完成,协作主持 4.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1)丛晓春,刘晴晴.一种港口露天散货堆场粉尘释放总量的估算方法(ZL201510263883.X) (2)丛晓春,栾成洁.外载式无动力大气颗粒物采样器(2013100098217) (3)丛晓春,苏循波.一种煤粉装堆起尘规律的风洞实验方法(20131000577885) (4)丛晓春,杜宏斌.一种监测煤场区防风网遮风效果的方法(2013100395092) (5)丛晓春,陈志龙.一种用于露天开放性颗粒源风蚀释放因子的动力学估算方法 (2011102431022) (6)丛晓春,范秀文.一种具有双重功效的血浆速冻柜(201604599779) 5.主要科研奖励 (1)2011年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2012年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6.主要教学工作 主讲研究生课程:高等流体力学,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方法,暖通空调新技术 主讲本科生课程:流体力学,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建筑节能,毕业实习,课程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