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博士,教授(二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北京大学高能物理中心“李政道青年学者”(2011-2013)、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00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5)。在标准模型精确检验方面(特别是top夸克物理、微扰QCD计算和电弱精确计算等)、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信号寻找、QCD和强子物理等方面,完成了一批高水平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和好评。 教育经历 [1]. 1991.9- 1994.7 山东大学 | 理论物理 | 理学硕士学位 [2]. 1987.9- 1991.7 山东大学 | 物理学 | 理学学士学位 [3]. 1994.9- 1997.6 山东大学 | 粒子物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1999.1- 2002.9 德亚琛工业大学 [2]. 1997.7- 1998.12 华中师范大学 [3]. 2002.9- 至今 山东大学 [4]. 2002.9- 至今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 教授 [5]. 2000.8- 2002.9 德国亚琛大学(RWTH-Aachen) | 理论物理研究所 | 助教( BAT IIa) [6]. 1999.1- 2000.7 德国亚琛大学(RWTH-Aachen) | 理论物理研究所 | 洪堡学者 [7]. 1997.7- 1998.12 华中师范大学 | 粒子物理研究所 | 博士后 | 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