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曾 鸣
  • 所属院校:
    清华大学
  • 所属院系:
    工程物理系
  • 研究领域:
    针对加速器高能物理实验的带电粒子径迹探测研究 LHCb实验合作组的径迹探测器电子学研究 基于位置分辨MRPC径迹探测器的宇宙线缪子成像应用研究 针对极低本底物理与天体物理实验中的电离径迹探测与甄别方法研究 针对低本底物理实验的数字波形甄别方法研究 针对极低本底物理实验的电离径迹探测与甄别方法研究   针对天体物理实验的电离径迹探测与算法研究主要研究课题有: 室温半导体CdZnTe探测器低本底实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电离和光辐射极端量计量关键技术研究,...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5.05-2005.12 荷兰NIKHEF国家核物理及高能物理研究所 国际合作 2003.09-2008.07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科学与技术) 博士 1999.09-2003.07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工程物理专业) 学士 工作经历 2017.12-今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长聘副教授 2014.12-2017.12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副教授(准聘副教授) 2011.06-2014.12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讲师 2009.09-2009.12  瑞士EPFL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访问学者 2008.07-2011.06  清华大学  物理学博士后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 主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ARM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 《数字电路与嵌入式系统》(20210074)本科生 30人/64学时 《应用软件设计与实践3》(30320382)本科生 30人/64学时    研究生指导: 指导(协助指导)已毕业博士生4人、硕士生2人,在读博士生5人。 教学改革: 2017年与冯骅教授、学生兴趣团队共同发起了“天格计划”,这是一个以培养基础科学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科学项目,其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近邻宇宙中中子星并和引起的学伽马射线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结合引力波和其他电磁波望远镜的结果,有望更好地研究中子星并和后喷流的形成和辐射机制等一系列科学问题。 指导的跨学科本科生团队获得2017年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2018年学生为主体成功研制并发射首颗立方星载荷,团队本科生先后在香山会议、中国天文学年会、国际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上多次进行口头报告。   目前,该项目已有国内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科大、高能所等十余家高校和研究所教师和学生参与,组成了跨学科的联合导师团。未来“天格计划”将继续以立方星组网探测此类伽马暴事件的一个小样本为科学目标,同时继续探索基础科学拔尖人才的培养。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