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曾 实
  • 所属院校:
    清华大学
  • 所属院系:
    工程物理系
  •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同位素分离(主要为离心分离)的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78年10月-1983年08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同位素分离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年08月-1990年09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荷兰Delft大学技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系联合培养博士,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年09月-1991年08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同位素分离专业,讲师。 1991年08月-1993年11月:荷兰Delft大学技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系,Research Fellow。 1993年11月-1997年02月:英国Loughborough大学航空和汽车工程与运输技术研究系,Research Associate。 1997年11月-2000年08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 2000年08月-现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博导)。 教学工作 讲授课程(自05年) 独立和合作教授的课程有: (1) 《同位素分离原理》(选修,本科) (2) 《同位素分离》(选修,研究生) (3) 《计算机模拟物理》(选修,本科、研究生) (4) 《核工程原理》(必修,本科) (5) 《核能与核技术概论及认识实习》(必修,本科) (6) 《专业英语》(必修,二学位) (7) 《旋转流体动力学》(必修,研究生) 指导学生经历(自05年) 目前正指导博士生7名: (1) 研究领域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3名。 (2) (合作指导):研究领域为物理海洋学,1名。 (3) (合作指导):研究领域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3名。 自05年指导过的学生: 博士生8名: (1) 2010年毕业,研究领域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工学博士。 (2) 2009年毕业,研究领域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工学博士。 (3) 2009年毕业,论文题目“南大洋与南海颗粒物运移与输出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工学博士。 (4) (合作指导):2009年毕业,论文题目“铀钚气溶胶的ICP-MS在线定量分析与富集进样技术研究”,工学博士。 (5) 2008年毕业,研究领域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工学博士。 (6) 2007年毕业,论文题目“离心机流场过渡过程及对水力学特性量影响的研究”,工学博士。 (7) 2006年毕业,研究领域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工学博士。 (8) 2005年毕业,研究领域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工学博士。 硕士生2名: (1) 2006年毕业,论文题目“同位素质谱仪数据测控系统的改造升级”,工学硕士。 (2) 2005年毕业,研究领域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工学硕士。 工程硕士14名:研究领域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化学化工、乏燃料后处理。 本科生:1~3名/年,方向: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90年获清华大学与荷兰Delft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技术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目前在清华为同位素分离方向学科(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二级学科)带头人之一。作为负责人和骨干承担科研课题和学科建设课题1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和技术报告140余篇。曾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核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林家翘应用数学奖学金等。先后在荷兰、英国从事多重网格方法研究、大规模数值计算、湍流研究。   在同位素分离领域,主要从事同位素分离(主要为离心分离)的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作为负责人之一主持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分离稳定同位素的试验研究”项目的实施,负责和参与了“十五”、“十一五”同位素分离工业化应用项目,负责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多项及中俄国际合作项目,及负责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985”、“211”)、清华大学基础能力建设和其它科研项目,建设起了稳定同位素分离实验级联装置。在物理分离同位素基础理论及实验和分离技术的研究方面,包括开展了旋转流体动力学、级联分离理论、级联水力学等,解决了高速旋转流场中存在质量源汇时的Onsager方程的解析求解问题,提出了确定复杂级联中同位素丰度分布的高效率和适应性广的Q-迭代方法、研究分离过渡过程的高精度时间推进方法、提出了一种分离同位素中间组分的方法等。开展了对非传统的级联、同位素分离级联水力学、最优级联等的研究,提出了多组分分离级联中交汇点处各组分完全无混合的网格级联,用连续性技术解决了级联设计和优化中方程组求解的初值极度敏感问题,解决了数值优化计算中虚拟组分植入的问题。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