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9月在美国SouthDakotaStateUniversity药学院获得药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在美国MichiganStateUniversity动物医学院生理系做高级助理研究员,从事卵巢发育生物学的科学研究(环境因素与雌性生殖健康的研究)。2013年7月起,在青岛农业大学从事动物生殖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在本领域ToxicologicalSciences、ReproductiveToxicology、FreeRadical&BiologicalMedicin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70。 2.工作经历: 2013/07--至今,青岛农业大学生殖科学研究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2008/09-2013/06,美国MichiganStateUniversity医学院,高级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2004/09-2008/09,美国SouthDakotaStateUniversity药学院,助理研究员 2001/09-2004/08,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0/08-2001/08,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实验员 3.学习经历: 2004/09-2008/09,美国SouthDakotaStateUniversity,博士 2001/09-2004/08,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 1996/09-2000/07,山东农业大学,学士 4.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为本科生讲授《动物生理学》等课程。 研究生教育:为研究生讲授《受精生物学》等课程。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5人,目前在读硕士生4人、在读博士生1人。 5.研究方向: 环境生殖毒理学:研究环境污染物(环境类雌激素、空气有害成分、纳米颗粒、农药残留等)对生殖健康的危害及其危害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重点借助蛋白质组、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技术手段探讨环境污染物影响配子发生以及胚胎发育的分子机理,阐述环境污染物诱发不育不孕的发生途径和作用机制,为防治环境污染诱发的生殖障碍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男性精子发生障碍疾病的发生机理与药物和干预技术的研发:从遗传、表观遗传和内分泌等多角度研究男性非梗阻性的无精、弱精和少精等精子发生障碍疾病的发生机理,重点研究表观遗传学与遗传学之间的关系在弱精/少精症中的作用,及其跨代遗传现象;完善精子体外发生的微环境,建立人精子体外发生和成熟的技术体系;在精子发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治疗弱精/少精的药物。 6.研究成果: 环境污染物(环境类雌激素、空气有害成分、纳米颗粒、农药残留等)导致的生殖健康问题日益严重,阐述环境污染物诱发不育不孕的发生途径和作用机制,为防治环境污染诱发的生殖障碍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从遗传、表观遗传和内分泌等多角度研究男性非梗阻性的无精、弱精和少精等精子发生障碍疾病的发生机理,重点研究表观遗传学与遗传学之间的关系在弱精/少精症中的作用,及其跨代遗传现象。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锌具有生殖毒性、胚胎毒性,而且可以跨代遗传。初步研究了环境毒素对精子发生的影响及机理,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环境毒素导致的精子发生紊乱中起到重要作用。 7.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H3/H2S暴露损害精子发生及跨代遗传的lncR-A调节机制 山东省自然科学:纳米氧化锌对鸡胚胎和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 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纳米氧化锌影响鸡卵巢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