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磊,女,博士,二级教授,博导,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福建省首批科技创新团队“水产动物功能基因的开发与利用”负责人 福建省“水产专业基础课程与创新教育教学团队”负责人 教育背景: 1995-1998 厦门大学海洋系海洋生物专业 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8-1991 厦门大学海洋系海洋生物专业 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1-1985 厦门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11-2012.05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访问教授 2004.07-10;2005.1-3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访问教授 2002.07-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教授 1999.10-2001.09 香港城市大学生化系 高级副研究员 1996.07-2002.06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副教授 1998.07-1998.09 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1992.01-1996.06 厦门水产学院 讲师 1985.09-1991.12 厦门水产学院 助 教 教学情况: 博士生课程: 高级分子生物学,动物生殖生理学专题 硕士生课程: 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水生生态毒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高级动物生理专题 本科生课程: 动物生理学,基因工程 公共选修课: 探索生命 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按年份排列) 国家级: 1. 2018-20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水产养殖生物性别和发育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项目中的 “水产养殖动物性别发育与生产性状的关联机制”课题(2018YFD0900205)子课题负责人 2. 2017-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6161)“microRNA调控拟穴青蟹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主持人 3. 2015-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2266)“拟穴青蟹VIH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主持人 4. 2012-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6152)“转录组学分析缺氧和高温应激下杂色鲍免疫防御机制”主持人 5. 2011-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2200)“青蟹眼柄调控性腺发育分子机制的转录组学分析”主持人 6. 2006-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430)“锯缘青蟹性别决定和性腺发育分子机制的基因芯片分析”主持人 7. 2001-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597)“对虾精巢和卵巢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主持人 8. 2002-2004国家科技部863项目(2002AA629220)“杂色鲍参与调控抗病的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分析”。主持人 9. 2011-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6105)“杂色鲍幼虫变态分子机制的转录组学分析”排名第二 10. 2007-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00467)“RNAi与基因芯片分析斑马鱼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主要参加人 11. 2004-2006国家科技部863项目(2003AA60324)“杂色鲍的遗传改良技术”。总项目排名第四 12. 2001-2003科技部863项目(2001AA621080)“杂色鲍遗传改良和中试示范”。总项目排名第四 13. 2009-2012国际科学基金项目(IFS: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Science)(A/4717-1)“Development of a real-time PCR array for marine pollutant assessment”。技术负责与指导教授 14. 1985-1990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对虾良种选育”。主要参加人 省部级及其他: 15. 2019-202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01691)“拟穴青蟹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主持人 16. 2013-2016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重点项目(2013N0024)“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培育速生大黄鱼新品系”主持人 17. 2012-2015福建省高校首批科技创新团队(闽教科〔2012〕03号)“水产动物功能基因的开发与利用”负责人 18. 2012-2015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201209200023)“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基础研究”主持人 19. 2011-2013福建省人事厅《新世纪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基金(201011230004)“大黄鱼Sox基因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研究”主持人 20. 2011-2012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子项目(201012100003)“大黄鱼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主持人 21. 2009-201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1179)“青蟹性腺发育过程中抗氧化的分子机制”。主持人 22. 2009-2011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大黄鱼抗病相关功能基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持人 23. 2009-2010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项目(S10021)“大黄鱼分子水平种质标准和鉴定技术研究”主持人 24. 2008-2011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8N0121)“运用EST分子标记技术培育大黄鱼抗病新品系”。主持人 25. 2008-2014集美大学创新团队基金(第一层次)。主持人 26. 2008-2009中美合作项目“太平洋七鳃鳗SSR的筛选与利用”。主持人 27. 2005-2007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502Z20055024)“海洋环境污染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主持人 28. 2005-2006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MEL0402)“杂色鲍在多环芳烃暴露下抗氧化防御系统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主持人 29. 2004-2007教育部项目(205079)“大黄鱼抗病功能基因克隆与鉴定”。主持人 30. 2004-2007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JAO04229)“大黄鱼抗病功能基因克隆与鉴定”。主持人 31. 1999-2002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闽教[2000]科21号)“锯缘青蟹精巢和卵巢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主持人 32. 1998-2002福建省攀登计划子课题(B99038)“锯缘青蟹生长生殖及其调控机制”。主持人 33. 1999-200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虾性别差异的分子识别”。主持人 34. 1997-199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虾受精过程中细胞结构和核蛋白质的变化”。主持人 35. 1997-1999厦门大学国家教委海洋生态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项目“海洋污染物对虾蟹精子顶体反应的毒理效应”。主持人 36. 1997-1998海峡两岸学术合作研究项目(李国鼎科技基金资助项目)“鱼类视觉蛋白质的特性”。大陆合作人 37. 1995-1998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开放实验室项目“虾蟹精子发生及其与其它甲壳动物的演化关系研究”。主持人 38. 1995-199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虾蟹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的演化研究”。主持人 39. 1993-199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虾蟹精子及其在受精中的作用研究”。主持人 40. 2005-200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0510027)“杂色鲍抗氧化防御系统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主持人 41. 1999-2001香港城市大学合作项目“草鱼缺氧的分子机制”。大陆合作人 42. 2014-2015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4R0110)“福建海洋农业高新技术发展预测”参加人 43. 2011-2013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1N0022)“鲍养殖环境监测芯片的研发”排名第二 44. 2011-201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J01228)“大黄鱼Sox基因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研究”排名第二 45. 2009-2012福建省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009J0102)“利用基因芯片研究杂色鲍早期发育的分子机制”。排名第二 46. 2008-2009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三个不同地理群体花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排名第二 47. 2007-2008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杂色鲍巨噬细胞表达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排名第二 48. 2007-2009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70048)“九孔鲍抗弧菌病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的建立与利用”。排名第二 49. 2007-2009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73022)“基于趋光反应的有害物质快速生物监测仪的研制与开发”。排名第二 50. 2004-2007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0440003)“九孔鲍抗菌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排名第二 51. 2004-2006福建省教育厅项目(JAO04241)“九孔鲍抗菌肽基因的克隆及分析”。排名第二 52. 2004-2006福建省农业科技重大专项(2004NZ03-1-1)“大黄鱼品种选育及养殖示范”。主要参加人 53. 2001-2003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2001Z009)“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技术培育全雌良种及应用”。排名第三 54. 1998-2000农业部“九·五”重点项目“真鲷种质资源研究”。主要参加人 55. 1998-2000福建省科技项目“厦门海区真鲷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态性和研究”。主要参加人 56. 1992-199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鱼类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之基因克隆及结构分析”。排名第二 57. 1989-199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济海水鱼类摄食机制研究”。主要参加人 58. 1988-1991厦门大学研究生课题“真鲷视觉研究”。主要完成者 59. 1985-1990农业部生物技术重点项目“对虾性别控制”。主要参加人 参编著作: ● 海水鱼类养殖理论与技术(雷霁霖主编),2005,第三篇.第一章海水鱼类遗传育种技术,pp229-242,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北京. ● 大黄鱼养殖与生物学(刘家富主编),2013,第九章.大黄鱼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pp219-231,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厦门. 荣誉: 1.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 2. 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4年) 3.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97年) 4. 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2年) 5. 福建省首批科技创新团队“水产动物功能基因的开发与利用”负责人(2012年) 6. 福建省优秀教师(1996年) 7. 福建省“三、八”红旗手(2010年,2005年) 8. 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 9. 厦门市“三、八”红旗手(1999年) 10. 陈嘉庚奖教育基金会突出贡献奖(2017年,2005年) 11. 集美大学第一层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 12. 集美大学第二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第一层次)(2000年) 13. 集美大学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997年) 14. 集美大学师德先进个人(2004年) 15. 集美大学优秀教师(1998年,2003年,2010年) 奖励情况: 1.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水产类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六) 2. 一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贰等奖(2018年)(通讯作者) 3. 二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叁等奖(2016年)(通讯作者) 4. 四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叁等奖(2014年)(通讯作者) 5. 二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贰等奖(2012年)(通讯作者) 6. 二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叁等奖(2012年)(通讯作者) 7. 一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壹等奖(2010年)(通讯作者) 8. 一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叁等奖(2010年)(通讯作者) 9. “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壹等奖(2011年1月)(排名第五) 10. “杂色鲍的遗传改良及中试示范”获福建省科技进步贰等奖(2009年2月)(排名第五) 11. “杂色鲍的遗传改良及中试示范”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叁等奖(2007年)(排名第五) 12. 一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叁等奖(2006年)(排名第二) 13. 一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贰等奖(2004年)(排名第二) 14. 一篇论文获全国水产论文优秀奖(2003年)(排名第二) 15. 博士论文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贰等奖(2000年)(唯一) 16. 系列论文获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优秀论文和最佳答辩奖(1999)(唯一) 17. 一篇论文获福建省生理学会优秀论文贰等奖(1997年)(排名第一) 18. 一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贰等奖(1998年)(排名第一) 19. 一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叁等奖(1995年)(排名第一) 20. 一篇论文获中国水产学会优秀论文贰等奖(1991年)(排名第二) 21. 二篇论文获福建省生理学会优秀论文奖(1992年)(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