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凤艳,女,吉林省公主岭人,汉族,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地质学博士后(2007-2012)。至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以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先后以参加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重点及面上等项目。 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倒排序) 2001/09- 2006/06,吉林大学,地质工程,博士 1996/09- 1999/06,长春科技大学,地质工程,硕士 1988/09- 1992/06,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程测量,学士 工作经历(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排序) 2011/09至今,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04/09- 2011/09,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2000/04- 2004/09,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1998/09- 2000/04,长春科技大学,测绘工程系,讲师 1992/07- 1998/09,长春地质学院,测绘工程系,助教 软件著作权 吉林大学(王凤艳、杨国东、牛雪峰、张旭晴、张元元)数码相机标定及影像校正系统Camera calibration 1.0.(2012SR039020) 主持和参加的项目 负责人 [1] 2015.0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DCRP的岩体复杂结构与质量表征参数精细描述 (41472243) [2] 2011.01-2013.1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的快速测量(41072196) [3] 2009.12-2012.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基于活动控制-数码摄影的隧道硐壁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的快速测量(20090451125) [4] 2013.01-2018.12,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和随机动力学的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SKLGP2013K018) [5] 2018.09-2019.12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横向项目,中俄经济带NDVI遥感解译与DEM产品制作 主要参加人 [1]2019.01-202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高寒松源灌区碳酸型盐渍化边坡灾变与防控(4182010400) [2] 2014.0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快速隆升典型河段复杂结构岩体灾变与水库工程活动互馈机理研究(41330636) [3] 2009.01-201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随机动力学-非线性耦合分析 (40872170) 主讲课程 测量学、地形图绘制、土地信息系统、工程测量学、工业测量、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高等应用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