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孙春燕
  • 所属院校:
    吉林大学
  • 所属院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基于纳米探针和新型分子识别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孙春燕:女,1977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大学引进人才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第一单位吉林大学)发表SCI收录论文36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00,累计他引1000多次;有2篇ESI高被引论文)。参与撰写英文著作2部,中文教材2部。获学术奖励4项。获2016年吉林大学“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教育背景: 1995~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9~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 2002~2006年,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04~2008.05,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2008.06~2008.09,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讲师 2008.10~2013.09,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副教授 2011.03~2012.03,美国Oakland University化学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13.10~2015.09,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教授 2015.10~至今,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教授 学术奖励: [1] 基于纳米材料光学性质快速检测食品有害物的研究与应用,2014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 “Turn on”型纳米荧光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在检测有害化学残留物中的应用,2015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 以巯基乙胺稳定金纳米粒子为比色探针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检测牛奶中的四环素,2017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七(通讯作者)。 [4] 基于纳米探针和新型分子识别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2018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主持科研项目: [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1-2020.12,《基于核酸适配体和稀土敏化发光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研究》(20180101246JC)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01-2019.12,《基于核酸适体结构开关和酶切循环信号放大的抗生素多残留分析研究》(31571919) [3]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2019.01-2020.12,《基于酶切探针循环和石墨烯荧光猝灭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肠毒素》(JJKH20190170KJ)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0.1-2012.12,《基于聚联乙炔超分子组装和发光量子点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20905031) [5]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1-2014.12,《聚联乙炔囊泡固态比色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201215024) [6]吉林省省校合作技术开发项目,2012.6-2015.6,《电子加速器辐照降解农产品农药残留》 [7]吉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新型材料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