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3年,申请者的论文《钛合金锻造过程跨尺度模型及工艺参数优化》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入选10项代表性省优秀博士论文创新成果.2011-2012年,获华秦奖教金一等奖.2012年,入选“翱翔之星”称号.2015年,入选“翱翔新星”称号.
科研工作:
2013/4 - 至今,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2012/11 - 2013/3,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讲师;2010/10 - 2012/10,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 近5年主要从事钛合金锻造全过程中微观组织形态演变机理、多尺度建模与宏微观耦合数值模拟、复杂构件锻造全过程成形/成性一体化主动调控技术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是:(1)钛合金锻造过程微观组织协同演化机制;(2)钛合金锻造全过程微观组织演变的三尺度(宏观-微观-纳观)数学模型;(3)基于微观组织演变数值模拟的塑性加工过程优化设计方法;(4)钛合金锻造全过程成形/成性一体化主动调控理论与方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42篇;以第一作者在Mechanics of Materials、Materials and Design、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和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6篇,SCI收录21篇。论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正面引用和高度评价,包括美、德、英、法、日、俄、加、韩、奥地利、波兰等17 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J.C. Lippold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C.J. Bennett教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L. Mosecker教授、日本东北大学Matsumoto教授等著名学者正面他引232次,SCI他引161次,引文包含了本领域大多数顶级杂志,如IJP (3次)等,其中J. Luo, M.Q. Li,H. Li, W.X. Yu.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9, 505(1/2): 88-95,他引41次;J. Luo M.Q. Li, X.L. Li, Y.P. Shi.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010, 42(2): 157-165,他引36次。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3年,申请者的论文《钛合金锻造过程跨尺度模型及工艺参数优化》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入选10项代表性省优秀博士论文创新成果。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对该项创新成果进行了重点介绍。此外,研究成果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
教育背景:
2006/9 - 2010/9,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导师:李淼泉教授;2004/9 - 2007/3,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导师:李淼泉教授;2000/9 - 2004/7,西北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士,导师:詹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