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高级职称
杜欣
  • 所属院校:
    南方医科大学
  • 所属院系:
    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领域:
    1、移植免疫以及慢性GVHD基础与临床研究;2、恶性血液肿瘤的精准治疗;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免疫机制及甲基化治疗。
  • 职称:
    其他高级职称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内科学(血液病)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1996年开始从事造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免疫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性提出FABC预处理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良好的移植效果;在国内较早开展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率先将酶酚酸酯应用于难治性GVHD,也在国内较早从事细胞免疫治疗,有丰富的MSC和CAR T 治疗经验,MSC治疗GVHD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前期研究工作结果已经发表在Blood、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 on、Molecular Therapy等杂志,首先报导MSC通过调节CD5+CD19+CD5+CD19-B细胞,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缓解GVHD。相关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单篇近5年最高引用率150余次,为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杂志高影响力文章(引用率为该杂志第4名),国际著名骨髓移植首席专家O Ringden(BMT 2011(46):163-164)就此撰写述评提出本该研究为难治性GVHD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并且被国际指南(BCSHBSBMT Guideline)推荐,目前已经建立GVHD动态时期标本库,与参与单位共同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MSC生产基地。国内较早建立白血病分子诊断及个体化分层治疗体系,建立了广东省第一个慢粒检测标准化技术平台,建立Q-PCR标准化平台。参与中国血液病多项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制定,负责南方白血病协作组开展AML2010、AML2015临床研究,对规范和促进我省的急性白血病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紧跟国际前沿,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微移植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为复发、难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新的希望,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早期结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Leukemia,目前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现为国际微移植组-广州分中心负责人,微移植的前期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会议交流,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成绩,已成为继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血液科之后的第三家由国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金会认证的“国际MDS卓越诊疗中心”。将T细胞受体分析和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MDS T细胞免疫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DNA Cell Biol杂志;在国内较早开展MDS去甲基化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了去甲基化药物(DAC和5-AZA)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本单位入组患者例数最多,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Leuk Res杂志;通过对MDS免疫表型的研究建立了一个MDS骨髓流式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与MDS诊断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0.2%和86.7%,研究结果发表在Clin Lab杂志。已完成国家和省市级MDS 相关研究多项。承担相关课题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在本专业研究领域发表相关文章2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约200篇。相关研究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PI领导研究组参加临床研究30项,其中新药I期临床研究2项、II期8项、III期临床研究19项,IV期临床研究1项,其中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4项。


科研工作: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编委)132-135骨髓库建设与骨髓干细胞的采集. 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编委). 54-55。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