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高湘泽
  • 所属院校:
    浙江财经大学
  • 所属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人学、伦理学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后学位:硕士 兼任职务: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湘潭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科研工作:

已完成和正在完成的主要课题: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当前我国哲学事业面临的挑战和出路》。(已结题)2、 教育部项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两课”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其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编写》。(已结题)3、 教育部项目:《责任伦理研究》(在研)4、 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有关部门反对形式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已结题)5、 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已结题)6、 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责任自觉与道德自律:论道德责任意识建设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已结题)7、 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责任伦理研究》(在研)
代表性著作和译著: 1、个人学术专著《责任人道主义与社会辨证法──萨特哲学探要》,17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2、省统编教材《西方现代哲学简编》,23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版。3、部统编教材《西方哲学》上、下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版,1991年第2版。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主编理论读物《哲学与实际工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6、大型工具书《东西方哲学大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7、译著《毛泽东和他的分歧者》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获河南省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8、译著《权力:它的形式、基础和作用》,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版。获河南省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9、译著《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起源和意义》,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译著《管理才能的自我开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8年12月版。11、译著《企事业单位绩效改善策划法》,商务印书馆(北京)1999年2月版。12、译著《全球时代》,商务印书馆2001年8月版。13、译著《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版。
代表性论文:
伦理学方面:1、《道德责任的主体必然性和合理性根据》,12000字,《哲学研究》2006年第3期。 2、《人何以致善?》,11000字,《哲学研究》2007年第5期。 3、《道德责任的负责和免责条件》,8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道德责任担当三题议》,12500字,《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5、《道德责任意识建设:现实语境中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8000字,《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3期刊发,《新华文摘》2006年第16期论点摘编。
马克思主义人学方面:1、《从哲学-人学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及其对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意义》(上、下篇),25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5期、第7期全文转载。2、《论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两种提法》,5,000字,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0年)第5期;3、《新时期中国社会治理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12000字,《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4、《科学发展观:一种充满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社会发展理念》,《光明日报》2004年4月25日。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种充满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社会治理理念》,8000字,《人文杂志》2004年第4期。
现代西方哲学方面: 1、《萨特〈辨证理性批判〉中的辨证法理论》,8,000字,《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2、《论萨特“批判的辨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7,500字,载《中州学刊》1986年第4期; 3、《论萨特“批判的辨证法”的自由和必然观》,7,000字,载《中州学刊》1987年第5期; 4、《论萨特“批判的辨证法”的“对立统一、交互关系”规律》,24,000字,载《现代外国哲学》第10期; 5、《论萨特哲学中的反理性主义》,9,000字,载《外国哲学》第11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6、《道德哲学: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本然意蕴》,6500字,《新华文摘》2003年第12期论点摘编。 7、《美国哲学界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新评价》,6,000字,载《哲学动态》1993年第5期;8、《詹姆士实用主义新论》,14,000字,载《外国哲学》第 13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文化哲学方面:1、《世纪之交中国哲学面临的挑战与出路》,22,000字,《求是学刊》1995年第1期。2、《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精神理念的应然状态》,9000字,《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