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致力于临床药理研究,药物基因组学表观遗传药理学,药物代谢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十三五”精准医学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产学研合作项目等5项省部级课题。围绕冠心病药物疗效与毒性个体差异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建立了高通量筛选药物代谢酶基因变异系统、标准化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组学相关前沿技术、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具有丰富表型数据的标本库和随访队列。主要成绩包括:①阐明了遗传因素对CHD患者MACE风险和肌毒性的影响,明确了新的代谢酶N6AMT1 rs2254638通过减少氯吡格雷活化而降低抗血小板效应和增加MACE风险,揭示影响氯吡格雷代谢的新机制(Clin Pharmacol Ther, 2017,IF: 7.266,独立通讯)。②从网络调控和表观遗传角度,阐明药物代谢酶基因“遗传缺失”的现象,发现PON1启动子点特异性甲基化水平可显著影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和出血事件,为进一步提高对CHD药物疗效和毒性个体差异预测性提供理论基础(Clin Pharmacokinet 2017,IF: 5.216,独立通讯;EuroIntervention, 2013,IF: 5.165,独立通讯)。③发现CHD患者肠道微生物严重失调,TMAO 关联细菌丰度显著增加而柔嫩梭菌等有益菌明显减少,构建了基于47个肠道微生物的CHD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达86%,为CHD风险预测提供了新的标志物和干预靶标(Nat Commun.2017,IF: 12.124,并列第一)近5年来在上述方向发表SCI论文27篇;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共同)发表SCI论文24篇(总IF>90,最高IF=12.353),包括发表在Clin Pharmacol Ther、Nat Commun、Clin Pharmacokinet、EuroIntervention、AAPS J等杂志的论文;共同发表Nature和J Clin Oncol文章各1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参加《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的制定。
科研工作:
1) Zhong S, Romkes M. Pharmacogenomics. In: Tainsky MA, editor. Tumor Marker Discovery.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Series. Humana Press 2009520:231-245.2) 副主编,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氯吡格雷的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抗栓与溶栓治疗-基础与实践,ISBN978-7-5091-7478-4,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年4月